黄 健,唐 维,潘金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 南宁 530000)
(1)区域地层。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和南华褶皱带的结合部位,属钦杭结合带南西段。区域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为主,其次为泥盆系、南华系和震旦系,局部出露少量的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震旦系(Zp):震旦系地层主要出露于测区五将幅中北侧和中南侧,以及黄村幅局部,属于隆起区的褶皱核部,以培地组为主。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粉砂岩、页岩、硅质岩。寒武系(∈):寒武系地层为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一套具类复理式建造的碎屑岩。岩性为厚层状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厚层细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炭质页岩。寒武系地层岩石中富含W、Mo、Cu、Pb、Zn、Ba、Au、Ag等元素,岩性区段内有大量金矿、钨矿、铜钼矿、铅锌矿、和重晶石矿等产出,如产于寒武系地层中的古袍斑岩型金矿、深泥田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及大黎斑岩型铜钼矿。
(2)区域构造。区域上构造以近EW向褶皱构造(包括背斜和向斜)和NE、NNE、NW向断裂构造为主,根据两种构造之间的切割关系分析,褶皱构造形成时间较早。褶皱构造分布于大瑶山隆起区,背斜和向斜相互出现,由震旦-寒武纪地层构成一系列线状褶皱,属复式褶皱,总体走向近EW向[1]。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昭平-陈塘一带,形成以震旦系为核部的,轴向近南北向的叠加褶皱。在褶皱与断裂交错部位易形成滑脱空间,有利于矿体的侵入和矿体的形成,如深泥田金矿正是位于荔浦-祁东NE向壳断裂与金秀-连平EW向壳断裂交汇部位的复式背斜内[2]。断裂构造由于断裂构造的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断陷盆地,主要分布于平乐县源头、钟山回龙、西湾和测区东部的侏罗系沉积盆地。盆地常呈弯月形,一侧为同沉积断裂,地层向断裂方向倾斜,近断裂带出现滑落构造。区域较典型的断裂构造有博白-梧州深大断裂和凭祥-大黎深大断裂;穿过测区的断裂构造有栗木-马江大断裂及陈塘-和平断裂。
(1)矿床类型。工作区内目前已发现的矿床有小型古袍富裕金矿、新开(古济冲)金矿、金竹洲金矿。此外还发现了一系列金银、铅锌及铜多金属矿点,如铅山铅矿点、丹竹口铜矿点和南隆金矿点等。根据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矿点特征,可划分为石英脉型金、铜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铅多金属矿床两类,根据工作区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体、小岩株分布情况,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斑岩型铅锌铜矿床作为主攻类型。
(2)矿床空间分布。工作区内矿床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主要沿着区域性大断裂两侧次级断裂分布,尤以北西向断裂附近较密集,主要可分为以下3个带。栗木-马江大断裂及其伴生次级断裂控制着古袍富裕、金竹洲、南隆、铅山、笔架山及石柱顶等金、铅多金属矿床矿点的分布,整个带呈北西、北北西向。陈塘—和平大断裂及其伴生次级断裂控制着新开(古济冲)金矿、新开铅多金属矿及六车村铅矿点的分布,整个带北西向。汤水逆断层及砂子街正断层控制着丹竹口铜、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点的分布,整个带NW向。
大瑶山隆起区为广西重要的产金基地,也是钦杭成矿带广西段最有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目前,“大瑶山地区金多金属整装勘查区”已被列入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工作区位于大瑶山隆起区中西部,成矿条件优越。
(1)沉积建造条件。测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震旦系和泥盆系。总体为一套含碳质、含钙质碎屑岩系。从区内及邻区矿床分布情况看,矿床(点)多产在寒武系地层中,震旦系和南华系地层内也有分布。对比大瑶山地区寒武系和震旦系及邻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那高岭组(D1n)的微量元素特征。可见,区域地层中的Au、As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而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中As元素含量更是远高于地壳丰度值和泥盆系地层含量。数据显示,含碳质和含黄铁矿岩层以及硅质岩层中金的丰度值明显偏高,浓集系数最高可达56.37,从该区金矿体赋矿层位的岩性看,金矿体大多数赋存于富含碳质岩层和硅质岩层的破碎带中,表明金成矿与含碳质岩层及硅质岩层密切相关。Pb、Zn、W、Mo等元素含量也较其它地层高,区域上存在寻找上述矿产的优越条件。
(2)构造—岩浆岩条件。区域内金矿体或金矿化体大部分都赋存在近东西向多期活动的断裂破碎带内,少部分赋存在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内。这些金矿体或矿化体同时又多产在顺破碎带出露的一系列小岩株附近甚至是矿体内部。区域金矿成矿与含碳质岩层的破碎带关系密切,岩浆岩热流改造作用对矿化富集也起了重要作用。测区矿床、矿(化)点主要赋矿地层为震旦系和寒武系,且均产于北西向次级断裂带内,如新开多金属矿和新开古济冲金矿产于北西向陈塘-蒙山次级断裂内,富裕金矿、五将金竹洲金矿以及测区南部的隆盛和古袍金矿均位于富裕-隆盛-古袍次级断裂带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这些次级断裂带又都有南北向的较大断裂带通过,如陈塘-蒙山次级断裂与陈塘-和平断裂交汇,富裕-隆盛-古袍断裂与凭祥-大黎断裂的分支断裂交汇,且矿床或矿点均位于交汇处不远的次级断裂带内。测区内除以上提到的断裂外,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北西和近东西向断裂,这无疑为成矿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据物探资料,测区中部五将幅及黄村幅西南均存在隐伏中-酸性矿体和东西向断裂带的存在;地球化学普查显示的昭平Au、Ag、Cu、Pb、Zn异常区(即五将幅范围)正好位于隐伏矿体之上,且异常与南部古袍幅所在的古袍-大黎Au、Ag、Sn、Pb、Zn异常区相接,异常强度并不逊色于后者。就整个大瑶山东侧区域上元素组合异常特征来看,其异常明显,分布范围广,且空间分布与矿床、矿化点空间分布关联性大,成矿地质条件相似,目前已发现大量金属矿床。
(4)成矿分带性特征。根据整个大瑶山隆起区金多金属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控岩控矿构造特征,区域金多金属矿被划分为金秀—昭平、六岑—大黎—桃花—古袍、古龙—暂船—金光3个近东西向成矿带。矿床分布显示出一定的分带性的同时,亦存在面状发散。六岑—大黎—桃花—古袍带及两侧开展工作较早,前人研究程度高且已找到桃花、古袍、湾岛等一批金矿,且仍有新的突破;古龙—暂船—金光一带及两侧找矿亦有较大突破,发现了社垌铜钼矿等矿床。金秀—昭平一线及其两侧虽亦有不少矿床矿点分布,但少且分散,缺乏新的工作投入;工作区位于北带及北带与中带的综合作用部位,加上构造-岩浆条件较好,虽然以往投入和重视不够,却有很大找矿潜力。
近些年同地质条件在区域上地质找矿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测区西南的大黎斑岩型钼矿床、昭平县古袍矿区大王顶矿段金矿(详见典型矿床特征分析)及社垌斑岩型铜钼矿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