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玲,朱培培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且易反复发作,治疗后复发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多数患者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等缺乏正确认知,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难以规律作息和饮食,造成病情加重[1-2]。本研究以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以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的50例中包括28例男性和22例女性;年龄从17~74岁不等,平均(45.28±2.36)岁;病程从4个月到8年不等,平均(4.25±0.36)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区间为18~75岁,平均(45.31±2.47)岁;病程从5个月到8年不等,平均(4.29±0.3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对照组:向患者介绍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①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病情和个性特征,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并与患者一起,选择健康教育的方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获得患者的接受与认可。②运用互动式的健康宣教方式,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采用宣传册、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宣教。③责任护士要落实健康教育计划,及时获得患者的反馈,解答患者疑问,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
①评估两组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方法为问卷调查,问卷中包括8个问题,每个条目均采用三级评分法,以18~24分表示掌握,以9~17分表示基本掌握,以8分及以下表示未掌握,计算比较两组的掌握率[3-4]。
②运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以“满意”、“较满意”为满意进行计算,比较两组的满意度。
③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对两组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
将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和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组间比较中的计量、计数指标检验方法分别是t与卡方,均为独立样本;两项指标的表示方法分别是“±s、n/%的形式,用于判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统计值<0.05。
观察组中:掌握26例(占52.0%),基本掌握22例(占44.0%),未掌握2例(占4.0%),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6.0%。对照组中:掌握20例(占40.0%),基本掌握21例(占42.0%),未掌握9例(占18.0%),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2.0%。经统计学处理,x2=5.005,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满意29例(占58.0%),较满意20例(占40.0%),不满意1例(占2.0%),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中:满意25例(占50.0%),较满意18例(占36.0%),不满意7例(占14.0%),护理满意度为86.0%。经统计学处理,x2=4.891,P=0.02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4个月内复发0例,复发率为0%;对照组4个月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x2=4.167,P=0.041<0.05,有显著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多数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缺乏正确认知,影响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是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恰当的方式将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5]。互动式健康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灵活性的健康教育模式,更加重视个体化,采用互问互答的模式,让患者参与其中,更有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6]。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健康宣教和互动式健康教育两种模式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第二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优势更为显著,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更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且患者的复发率低,充分体现了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
综上,互动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满意度,同时可降低疾病复发率,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