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柠檬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慢性胃炎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影响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1-2]。但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程长、迁延不愈,患者的心理负担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本研究拟以12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本研究对象是124例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时间是2018年2月~2018年10月,随机分为两组,62例/组。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的例数分别为33例、29例;年龄从24~73岁不等,平均(52.64±2.19)岁;病程从6个月到14年不等,平均(7.65±1.24)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区间为25~74岁,平均(52.85±2.24)岁;病程从7个月到14年不等,平均(7.71±1.2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范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先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性的沟通关系,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生活中、治疗中以及护理中出现的不适反应,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与理解。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其改善不良情绪,让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密切监测,及时的安慰、疏导患者,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①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越好;反之,则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差[3]。
②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满意度等级分为三级: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计算比较两组的满意度[4]。
将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和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组间比较中的计量、计数指标检验方法分别是t与卡方,均为独立样本;两项指标的表示方法分别是“±s”、例数/百分率的形式,用于判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统计值P小于0.05。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护理前,观察组为(42.15±2.66)分,对照组为(42.27±2.74)分,t=0.247,P=0.805 >0.05,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为(28.56±2.51)分,对照组为(34.47±2.56)分,t=12.979,P=0.000<0.05,有显著差异。
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护理前,观察组为(43.57±2.85)分,对照组为(43.52±2.89)分,t=0.096,P=0.923 >0.05,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为(29.63±2.28)分,对照组为(35.54±2.17)分,t=14.784,P=0.000<0.05,有显著差异。
观察组中:满意36例(占58.06%),一般满意24例(占38.71%),不满意2例(占3.23%),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中:满意25例(占40.32%),一般满意27例(占43.55%),不满意10例(占16.13%),护理满意度为83.87%。经统计学处理,x2=5.905,P=0.015<0.05,有显著差异。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病程长、复发率高,迁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干预是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旨在通过系统化和针对性的干预模式,让患者重塑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5-6]。研究结果提示,实施心理护理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无论是在负面情绪改善上,还是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均有明确优势。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这对病情改善更有积极意义。
综上,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