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王青青*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淮安 223100)
部分老年患者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呼吸机,而基于患者自身体质、病症的复杂性,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并发症情况明显,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为了降低VAP发生率,需在治疗期间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缩短患者治疗时间[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老年应用呼吸机患者为例,总结护理方案、预后效果。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8月~2018年6月,总计90例。纳入标准:(1)老年住院患者;(2)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3)生命体征尚平稳患者;(4)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其他年龄段患者;(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自主呼吸完全丧失患者;(4)死亡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每组45例。参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60~78岁,中位数(67.5±3.2)岁。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61~79岁,中位数(67.8±3.7)岁。两组老年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实验可比性。
参照组——给予本组老年应用呼吸机患者常规性健康教育、指导、体位、口腔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加行护理干预。(1)无菌操作。操作中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以预防交叉感染。和患者交流时严格洗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同时,进行病区防护处理,保证无菌操作。(2)吸痰护理。痰液深位置自下朝上进行,位置较高自下往上吸引,气管痰液吸出后吸咽部位置,避免污染。另外,插管期间进行吸引操作,压力<25 mmHg。(3)口咽部护理。规范口腔护理操作,以痰培养结果选择冲洗液清理口腔,以氯化钠溶液(0.9%)清洗。(3)防误吸护理。应用高容低压型软套囊气管,管道内压力25~30 mmHg,抬高床头40°,辅助患者半卧体位,饮食上严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则。(4)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心肺功能平稳时暂停镇静药、试行脱机,脱机成功后拔管,第2日再次尝试,同时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以预防意外拔管等风险。(5)药物治疗。视患者情况进行用药治疗,降低胃酸抑制类药物应用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
记录老年患者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情况。
经软件包—SPSS 19.0处理90例老年呼吸机治疗患者实验观察指标数据。计数观察指标VAP占比率结果以%形式展开,x2检验;计量观察指标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以“±s”形式展开,t检验。P<0.05—说明老年呼吸机治疗患者相同观察指标结果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45例老年呼吸机治疗患者VAP发生率为11.11%(5/45),参照组45例老年呼吸机治疗患者VAP发生率为44.44%(20/45)。组间VAP发生率经统计学计算,x2=12.4615,P=0.0004。
试验组45 例老年呼吸机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9.30±2.30)d、住院时间为(15.50±2.50)d,参照组45例老年呼吸机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6.80±2.50)d、住院时间为(20.50±2.80)d。组间机械通气时间经统计学计算,t=14.8103,P=0.0000。组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计算,t=8.9355,P=0.0000。
应用呼吸机患者VAP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以及治疗期间相关用药等有明显关联,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严重情况下导致患者死亡[2]。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强调护理配合价值。护理干预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护理工作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给予患者吸痰、口咽部、用药、防误吸护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成功降低了VAP发生率、缩短了治疗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3]。尹妍研究指出,给予应用呼吸机治疗老年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呼吸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整体应用效果显著[4]。
结果显示: 试验组、 参照组老年患者V A P发 生 率( 11 . 11 % v s 44 . 44 % ) 、 机 械 通 气 时间( 9 . 30 ± 2 . 30 v s 16 . 80 ± 2 . 50 d ) 、 住 院 时 间(15.50±2.50vs20.50±2.80d)经统计学计算,P均<0.05。和章淑君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呼吸机应用、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5]。
综上所述,基于患者疾病治疗、体质等因素,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VAP情况明显,护理干预成功改善这一情况的同时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