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晓红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妇幼保健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200)
妊娠直至分娩是女性经历的特殊过程,为了促进母婴健康以及预后,对孕妇妊娠阶段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孕妇孕产知识了解不足情况明显,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中自我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影响情绪以及分娩预后等情况。相关资料指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直接影响孕妇妊娠直至分娩预后[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妇产科门诊100例孕妇为例,总结孕期健康教育方案与效果。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6月~2019年1月,总计100例。进行100例门诊孕妇分组,各50例。试验1组:孕妇年龄22~38(28.2±2.8)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试验2组:孕妇年龄22~40(28.3±2.5)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11例。试验1、2组孕妇基线资料接近,P>0.05。
试验1组—给予产妇产前检查、孕期干预、健康指导、发放知识手册、答疑解惑等常规护理。
试验2组—以上基础上落实孕期针对性健康教育。(1)产前诊断教育。向孕妇介绍艾滋病预防、唐氏综合征等知识,叮嘱孕妇进行孕期唐氏综合征等相关检查以及检查价值,以保证优生优育、母婴安全。(2)孕期护理干预。指导孕妇控制情绪,结合孕妇个体情况、饮食喜好等制订科学饮食计划,在确保孕妇自身营养补充的同时促进胎儿体内发育。和孕妇沟通中了解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的认识和态度,在此基础上纠正错误认知、介绍分娩相关知识、强调不同分娩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强调无明显剖宫产指征下自然分娩对母婴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另外,以孕期健康教育加强孕妇对注意事项的了解,进行母婴知识指导,并结合孕妇妊娠不同阶段进行常识性教育,孕早期指导孕妇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孕晚期讲解不同分娩优缺点,指导孕妇练习孕期瑜伽、体操,从而促进孕妇分娩。
以SPSS 19.0计算100例妇产科门诊孕妇试验指标。计数型指标以例(n)、率(%)表示,情绪状况以描述,(x2)和(t)进行指标检验。P<0.05,表示门诊孕妇试验指标差异明显。
试验2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8%、自然分娩率92%、产后出血率2%、护理满意度100%,均优于1组的80%、60%、16%、80%。各护理指标差异明显,P<0.05。
试验2组SAS(37.6±2.5)分、SDS(36.2±2.3)分,均低于1组的SAS(45.2±2.8)分、SDS(44.7±2.6)分。指标评分差异明显,P<0.05。
母婴健康具有直接关联性,所以需重视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2]。孕期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产前检查教育以及孕期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在给予孕妇分娩知识、饮食、生活、情绪等方面指导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分娩风险,提高孕妇孕期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安全性,缓解孕妇心理[3]。吴峰研究指出,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提升产妇对孕期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安全[4]。
试验结果和徐晓慧研究结果有已知悉,观察组孕期自我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73%高于对照组79.55%,P<0.05。
综上所述,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妇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从而促进自然分娩率、安全性、满意度,稳定妊娠期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