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 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差异

2019-02-09 19:28李德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生期血液学孕产妇

李德芳

(太原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山西 太原 030001)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孕妇越来越多。大量统计数据证实高龄孕产妇的妊娠和生产风险更高[1]。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大多数的妊娠和生产风险均可通过相关检验手段进行提前预估,然后通过相关干预手段后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保障母子安全[2]。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高龄孕产妇血液学特征以及对于围生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高龄产妇60例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生产的适龄产妇6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观察组产妇年龄35~50岁,平均(41.22±6.73)岁;经产妇44例(73.33%),初产妇16例(26.67%);身高147 cm~182 cm,平均(161.25±18.39)cm;体重44 kg~97 kg,平均(59.37±24.97)kg。对照组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26.18±6.65)岁;经产妇41例(68.33%),初产妇19例(31.67%);身高141 cm~184 cm,平均(160.56±19.34)cm;体重41 kg~96 kg,平均(58.03±24.03)kg。除年龄外,两组研究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产前孕38~42周进行一次血液学检查,观察并记录血压血检查结果。产后48~72小时内进行一次血液学检查,观察并记录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样本采集均在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D-D(D-二聚体)、PT(凝血酶原时间)、TT(血浆凝血酶时间);

(2)血脂指标: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BA(总胆汁酸);

(3)血液流变学指标:BV(全血粘度)、PV(血浆粘度)、HCT(红细胞压积)、ESR(红细胞沉降率)。

(4)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生产方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孕产妇围生期凝血指标

观察组产妇产前D-D、PT、TT指标分别为(0.12±0.03)mg/L、(10.52±1.42)s、(16.67±1.65)s;对照组产妇产前D-D、PT、TT指标分别为(0.11±0.03)mg/L、(10.46±1.12)s、(17.03±1.59)s。两组比较:t=1.8257、0.3885、1.2170,P=0.0704、0.6983、0.226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D-D、PT、TT指标分别为(0.16±0.03)mg/L、(11.34±0.65)s、(16.39±1.54)s;对照组产妇产后D-D、PT、TT指标分别为(0.15±0.03)mg/L、(11.38±1.80)s、(15.94±1.47)s。两组比较:t=1.8257、0.1619、1.6373,P=0.0704、0.8717、0.10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孕产妇围生期血脂情况

观察组产妇产前TC、TG、HDL-C、TBA指标分别为(6.82±0.74)mmol/L、(4.52±0.39)mmol/L、(3.67±0.54)mmol/L、(3.71±0.52)mmol/L;对照组产妇产前TC、TG、HDL-C、TBA指标分别为(6.31±0.62)mmol/L、(3.12±0.31)mmol/L、(2.96±0.47)mmol/L、(3.18±0.29)mmol/L。两组比较:t=4.0920、21.7672、7.6822、6.8951,P=0.0001、0.0000、0.0000、6.8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TC、TG、HDL-C、TBA指标分别为(6.54±0.58)mmol/L、(4.46±0.41)mmol/L、(3.52±0.36)mmol/L、(3.37±0.53)mmol/L;对照组产妇产后TC、TG、HDL-C、TBA指标分别为(6.21±0.39)mmol/L、(3.98±0.51)mmol/L、(2.99±0.38)mmol/L、(3.11±0.41)mmol/L。两组比较:t=3.6573、5.6819、7.8429、3.0056,P=0.0004、0.0000、0.0000、0.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流变学情况

观察组产妇产前BV、PV、HCT、ESR指标分别为(10.23±0.39)mPa.s、(1.79±0.41)mPa.s、(36.86±11.14)%、(33.54±12.71)%;对照组产妇产前BV、PV、HCT、ESR指标分别为(7.44±0.92)mPa.s、(1.61±0.29)mPa.s、(32.33±8.74)%、(29.07±8.86)%。两组比较:t=21.6275、2.7764、2.4782、2.2348,P=0.0000、0.0064、0.0146、0.02 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BV、PV、HCT、ESR指标分别为(9.14±0.54)mPa.s、(1.87±0.46)mPa.s、(36.24±10.93)%、(33.21±10.17)%;对照组产妇产后BV、PV、HCT、ESR指标分别为(7.13±0.88)mPa.s、(1.51±0.27)mPa.s、(32.64±8.37)%、(29.01±8.67)%。两组比较:t=15.0797、5.2280、2.0256、2.4344,P=0.0000、0.0000、0.0451、0.0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产妇及胎儿相关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6例,早产8例,胎儿窘迫1例,相关并发症共1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1例、早产2例,共3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两组比较:x2=15.6863,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产妇生产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48例(80%);对照组产妇剖宫产21例(35%)。两组比较:x2=41.4322,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液学是以血液及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科学[3]。临床上绝大多数疾病早期在血液学中均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体现。当下在临床医学中,血液学检验结果已经成为很多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4]。高龄孕产妇相对于适龄孕产妇,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相对更高,妊娠及生产风险也相对更高[5]。若能通过血液学检验评价高龄孕产妇的各类风险状况,则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中虽然各项凝血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血脂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高龄孕产妇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相关并发症总发生显著高于适龄孕产妇组,且高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适龄孕产妇。由此可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有关。因此高龄孕产妇应该在孕期加强对血液学检查,并对各项观察指标异常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6]。产前更应该进行血液学检验,评估产妇生产风险,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从而确保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生期血液学孕产妇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