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莹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00)
宫颈癌属于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由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种方法治疗后容易引发膀胱的交感或副交感损伤,导致术后出现膀胱功能紊乱而引起尿潴留,其发生率为17.2%~26.7%[1]。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膀胱充盈感受器敏感性,在拔除尿管后,患者很可能出现术后尿潴留问题,而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2]。以下对这种术后尿潴留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相应的治疗方法等。
这种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膀胱侧窝副交感系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导致膀胱功能异常,且在大范围子宫、阴道和子宫旁组织被切除情况下,膀胱会后屈,其底部与尿道产生锐角,这对尿液的排出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导致尿潴留[3]。此外在术后患者没有卧床排尿,不合理的麻醉抑制,以及手术过程中膀胱受到过度的挤压牵拉等情况下,都会引发术后尿潴留而对患者产生了很不利影响[4]。有的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排尿反射功能降低,也可能产生尿潴留问题。
相关临床研究[5]结果表明,术后适当的进行常规护理加膀胱肌锻炼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这种训练可避免膀胱肌肉萎缩,有利于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从而提高自主排尿功能。陆文娟[6]进行此方面研究时,规律锻炼腹肌、盆底肌、膀胱肌,且在吸气过程中适当的收缩腹肌,几分钟后呼气时放松,每天4次左右,每次10 min,对比分析发现这种训练后尿潴留缓解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雅涵等[7]在研究时选择仰卧起坐、直腿抬高运动等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膀胱残余尿更少,且插管天数也低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些学者研究时对导尿管常规留置10 d,其中前7 d常规留置,其后3天每隔2~4 h夹闭尿管进行规律性间歇开放,夜间持续开放,结果也明显好于持续进行常规留置的[8]。
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可选择不同的措施,如诱导排尿,适当的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诱导法[9],在一定声音等反射基础上促使患者产生尿意而强化排尿;热疗法[10],也就是在热水袋的热量刺激作用下促使腹肌收缩,从而产生排尿意识;新斯的明可有效的刺激膀胱平滑肌,促使其兴奋收缩,因而可基于注射这种药物来缓解尿潴留。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为10~14 d,以使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促使膀胱逼尿肌功能尽快恢复[11],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然而,国外研究[1]指出,在腹腔镜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后48~72小时的患者,导尿管被移除。其中,17.2%的患者残余尿量超过100 mL,需要再次留置导尿管,82.8%拔除导尿管后无尿潴留。提示宫颈癌根治术后第2天拔除导管是可行的。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是否影响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早期拔除导尿管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这种术后受到伤口和留置尿管的功能因素的影响,患者无法正常的进行肢体活动受,这样很容易引发烦躁、焦虑相关的情绪而对排尿反射产生抑制作用,并导致尿潴留[12]。在长期留置尿管情况下,患者可能顾虑拔管后自解小便的功能,这样也可能产生尿潴留。此外长期留置情况下患者可能产生尿路感染,并出现一些焦虑紧张情绪。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告知术后尿潴留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情况等,同时告知患者记录尿意产生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从而降低其焦虑水平。
根据经验表明中药联合针灸在预防术后尿潴留方面的效果很明显,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灸可大幅度减少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相应的取穴包括肾俞、膀胱俞、秩边、昆仑等,在针刺时选择30号毫针,进针1寸,停留30 min,其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起针后艾灸30 min,相应的穴位为三阴交、中极、关元、气海、曲骨等,每天一次持续五天,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治疗后余尿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盆底肌肉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进行电刺激,以刺激被动收缩,从而可以锻炼盆底肌肉,同时可以改善盆底肌肉的静息张力,刺激尿道括约肌的收缩,患者可以恢复盆底肌群的协调、放松和收缩功能。殷旭光等[14]研究了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老年人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效果。电刺激组尿潴留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31.94%。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应用可以促进盆底神经传导和神经网络重建的恢复,促进盆底肌肉的功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自主排尿,恢复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
宫颈癌是女性群体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一般通过手术根治治疗,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术后尿潴留。可通过合适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如心理护理和针灸治疗,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诱导排尿等。在此基础上促进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提早恢复,降低尿路感染可能性,为预防术后尿潴留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