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暖枝,卢海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
微创介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包含两方面内容:诊断及治疗,因其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而应用广泛[1]。我科常开展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微创介入手术有:消融术、粒子植入术及穿刺活检术等,对手术体位有一定的要求:术野暴露理想化、患者舒适、安全、不影响呼吸及循环、防压疮、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护隐私、保暖、体位用物选择合理等,突出了体位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性。当前,护理理念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在逐渐由以患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只注重配合手术的操作,更要注重人性化的护理,以患者的整体为中心,注重其舒适度与切实需求。手术体位由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卧位、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组成,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2]。正确的手术体位摆放的方法与个体化的护理,既可以充分显露术野,利于医生操作,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感,如果手术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皮肤受压、神经损伤、循环淤滞等,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与良好治疗效果的取得,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高度可调节托手架、头枕、小长枕、小方枕、约束带、手抓软球、眼罩(一次性口罩)、暖炉、新型抗压凝胶垫。
根据手术要求摆放体位,一般为仰卧位:头肩下垫头枕,双手伸展后举放于头后,手下垫一小长枕,避免双手因悬空时间长而酸软麻痹不适。戴好眼罩,保护眼睛,防止因看到手术过程而害怕。接上补液及心电监护,给予中流量给氧,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备好急救药物及用品。取侧卧位时,根据角度需要调节凝胶垫及小方枕的位置、数量及高度,其他同上。取俯卧位时,患者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通畅,女性患者乳房、男性患者外生殖器避免受压,防止水肿,其他同上。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会产生紧张、恐惧,进入了陌生的CT手术室,加上对手术的不了解,容易出现焦虑。因此,护士要主动热情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简要介绍环境及手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顶;为患者摆放体位的时候,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在不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摆放舒适安全的体位;术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位是否正确及有效。
术中需反复移进移出CT扫描孔径里,而且双手置于身旁会对扫描图像造成伪影而影响手术,所以双手需伸展后放于头后。部分不能坚持双手伸展后放的患者,予约束带绑于两手手腕并固定(避开静脉穿刺点及有创伤的部位),以防术中双手不自主的向身体靠拢或污染手术区域及手术器械。伸展的双臂和身体夹角低于90°时可减少对臂丛神经的损伤[4],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可以把双手置于床两旁的可调节高度的托手架上,使双手双肩的酸软麻痹不适暂时得到缓解,增加舒适感。也可置手抓软球于患者手中,嘱患者可间断捏球,以促进双手血液循环,减少酸软麻痹不适。
室温不能超过20℃,否则CT机会出现因不能及时散热而故障的情况。而根据手术要求,术中患者可能需要暴露:胸腹部或盆腔或臀部等,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应尊重患者,做好隐私部位的遮挡,在不需要暴露的部位,盖好衣被,防止着凉,必要时可以开暖炉取暖。
人体中骨突出部位骶尾部、股骨大转子、足跟部等,容易受到压迫,术中要注意保护皮肤,以防受压。手术时间>2.5小时是压疮发生的危险指数,当>4小时时,每延长半小时压疮发生风险增加 33%[5]。如果手术时间较长,注意保护骨突处,在受压部位垫棉垫或小软枕,减少剪切力,每半小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检查,给予按摩。摆好体位后确认体位垫无移位或掉落,床单整洁无潮湿,患者身体无与床面或硬物点状接触,肢体处于功能位,排除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术中随时观察体位的改变及肢体受压情况,在手术允许情况下,每2h适当调整体位,缩短局部组织受压的时间,提高警惕性。
需保持补液通道通畅,注意有无药液外渗。术中患者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应重视患者主诉,避免发生因医疗设备或人为因素等导致的损伤,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扣好纽扣,绑好裤带,过床时动作轻柔,保持各管道通畅及固定,及时盖好被子,避免着凉。体位垫在使用中,易被手术患者的渗血、渗液等污染,使用前可用一次性妇垫包裹,并于术毕清洁消毒归位。
随着CT引导下微创介入手术的普及,以及近年来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局限于配合手术的操作,更扩大至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手术配合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合理摆放是关系一台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因手术的需要,常将患者被动地摆放不同的手术体位,身体的负重点和支撑点发生改变,而进行静脉麻醉后,患者的肌肉松弛,一些部位的压力和剪切力也会改变,可能引起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6]。因此,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手术体位既要保证能充分暴露术野,又要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和循环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个体化术中体位摆放正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手术护理观念的体现,合并合理运用各种体位垫更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舒适又稳定的体位。近年来出现的凝胶体位垫,因其良好的柔软性、支撑性及减震抗压性,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能透过X线,绝缘不导电,易清洗、消毒,材质不支持细菌生长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获得很好的护理效果[7]。规范手术体位摆放,将术中护理质量管理从事后控制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的系统管理,促进术中护理质量水平不断向前推进并持续提高,更好地为临床、为患者服务,在工作中实现护士自身价值。传统的体位摆放,把手术需要放在首位,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传帮带”或新护士观摩前辈的方法来学习,常忽视患者的肢体功能位及舒适,加强培训,准确、高效的进行手术体位摆放,是体现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性手术护理管理:注重患者的需求及关注护理的重点,如保暖、隐私保护、舒适、防跌倒、防压疮、约束带使用正确;使用托手架时高度调节合适,以患者舒适并促进血液回流为宜;检查患者肢体时,注意保暖和隐私。本护理体会以为护理同仁提供有益的信息与经验为目的,希望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能不断学习和总结,评判性的革新各种技术与操作方法,改良辅助用具,探讨出更加安全、舒适、符合手术要求的体位摆放方法及个体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