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云,杨 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已经采纳了肺康复的新定义:肺康复是基于全面评估患者后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它包括但不仅限于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生活行为的改变等,也旨在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身心健康,并促进他们能长期坚持并不断改善健康的行为方式。
肺康复是一系列综合性干预,包括:改善肺通气、呼吸训练、气道廓清、运动训练、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在这些内容中,运动训练被认为是核心和基础。在临床肺康复实践中,肺康复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筛选,把握最佳时机,制定个体化肺康复方案,旨在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整体功能状态[1]。
膈肌呼吸锻炼法:病人取舒适体位,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嘴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慢阻肺患者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改变不合理的浅快呼吸方式,延长呼气时间,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胸部扩张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将双手置于患者欲扩张肺叶对应的胸廓上,患者呼气,感受肋骨向下向内移动,治疗师手掌同时向下施压;在患者吸气时,快速向下向内牵张胸廓,诱发肋间外肌收缩;患者吸气,并抵抗治疗师双手阻力。通过训练改善受限肺叶,胸壁再扩张[2]。
吸气肌阻力训练:深度呼吸训练器,采用阻抗训练原理,患者通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以此增加呼吸肌强度和耐受度。每日训练2次。
体位引流:取合适的体位,将患侧置于高位,使积聚的分泌物引流至大气道,再经口排出,使患者呼吸道通畅。具体方法:每2h翻身1次,引流体位摆放10~20min,每日1-2次,清晨或入睡前为佳。
咳嗽训练:(1)取坐位或前倾位(2)掌握膈肌呼吸(3)双手置于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4)患者练习发“ha”的声音。(5)将这些动作结合时,指导患者做深但放松的吸气,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呼吸控制(BC)、胸廓扩张运动(TEE)和用力呼气技术(FET)。BC即正常呼吸,常用腹式呼吸。TEE是指着重于吸气的深呼吸运动,在吸气末通常需屏气3S,然后完成被动呼气动作。FET由1-2次用力呼气组成,随后进行BC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操作时指导患者在吸气后进行用力呵气动作。ACBT循环中,3次左右TEE后需暂停,然后进行BC。
指导患者结合缩唇呼吸,长期坚持呼吸操、踮脚、踏步、慢走、功率自行车等全身耐力训练,辅以哑铃、握力球,弹力带等抗阻训练,目前较新颖的运动训练包括水上训练、全身震动训练等,中国传统锻炼包括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等,融合于肺康复中,取得了较好的肺康复效果[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可以选择间歇式训练,渐进式力量训练等方法,以患者不感到心慌气促为宜。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
慢阻肺患者受到疾病影响,活动力下降,进食减少,营养状况较差,导致疾病恢复不良,因此我们对慢阻肺患者常用的是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急性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多采用肠内外营养同时进行,以肠外营养为主,保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对缓解期慢阻肺病人进行营养支持鼓励病人经口进食。对胃肠道营养难以满足患者正常营养需求的情况出现时,可选择短期内进行外周静脉营养补充的方式。指导患者摄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油类和脂肪要适当补充,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
由于病程长,费用高,肺功能下降不可逆,大多数慢阻肺患者都有明显的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倾听了解患者的心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关怀和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经济支持系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正确认知疾病,通过成功个案分享,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宣教对慢阻肺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非常重要。目前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正在大力推广。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快疾病康复,减少再住院率[4]。呼吸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其远期治疗效果,特别是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及时予以呼吸功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早晚1次,每次保持l0-20分钟,吸呼比为1:2。同时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禁止吸烟酗酒。减少油烟及有害气体、粉尘吸入。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等诱因,遵医嘱长期规律正确使用吸入剂,不随意停药。
综上所述,肺康复作为一项使大多数慢阻肺患者获益的重要措施,并且其具有成本低,趣味性强,非侵入性等优势,已得到多学科的支持和参与。现有的大量文献证明肺康复提高了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国内肺康复尚未发展成熟,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因此要使肺康复工作更具完善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