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 200050)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比较常见,其为持续主观疲劳感,可对患者生活和健康、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对于正常人疲劳而言,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程度严重,无法经休息得到有效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可直接对肺癌患者身心健康、家庭等带来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1]。本研究分析了隔姜灸联合穴位敷贴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60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30例,男女是19、11例。年龄42岁-65岁,平均51.21±2.21岁。对照组30例,男女是20、10例。年龄41岁-65岁,平均51.56±2.88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对照组采取隔姜灸治疗,用一块生姜切成厚度0.2厘米的姜片,根据穴位区域选择合适的大小,中间用针穿刺几个孔,施灸的时候将其置于穴位足三里上,点燃艾柱,每次时间20-30分钟,每天一次。治疗8周。
观察组则采取隔姜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治疗,选择肾俞穴、关元、足三里和命门等穴位进行敷贴治疗,每天更换敷贴,持续治疗8周。
比较两组疗效;疲乏感减轻的时间、疲乏感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值范围是0-10分,分值越高则疲乏的程度越高);不良反应。
显效:症状消失,癌因性疲乏评分降低80%以上;好转:癌因性疲乏评分改善50%-80%;无效:癌因性疲乏评分改善低于50%。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观察组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疗效分别是20例、8例、2例、28例(93.33%),对照组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疗效分别是11例、10例、9例、21例(70.00%)。
治疗前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接近,对照组是7.13±1.36分,观察组是7.14±1.38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改善的程度更大,观察组是4.23±0.43分,对照组是6.67±1.23分,P<0.05。
观察组疲乏感减轻的时间、疲乏感消失的时间更好,P<0.05,观察组疲乏感减轻的时间、疲乏感消失的时间分别是13.11±1.41d、23.13±2.24d,对照组分别是18.42±2.25d、35.23±3.51d。
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接近,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例(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例(13.33%)。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可由于肺癌引起,也可因肺癌治疗引起,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并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生存质量。中医认为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为虚劳的范畴,为脏腑气血阴阳受损引起。隔姜灸的治疗方法可通过温热进行人体穴位皮肤感受器刺激,经经络传导对组织细胞生化代谢、神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发挥散寒祛湿、活络通经作用,且生姜温肺化饮。足三里穴位针灸可调和气血、补益元气。隔姜灸足三里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运动耐力,促进骨骼肌血流灌注改善,缓解疲乏感[3-4]。
而穴位贴敷足三里有健运脾胃、补益后天之功;贴敷关元穴可强身健体,命门穴则可强肾固体、补益先天和壮阳温督;肾俞穴贴敷可调节阴阳平衡,补益肾气。贴敷后可刺激上述穴位而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促进机体抗肿瘤能力提升,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疲乏感,改善生存质量[5-7]。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隔姜灸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隔姜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疲乏感减轻的时间、疲乏感消失的时间、癌因性疲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接近,P>0.05。
综上所述,隔姜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癌因性疲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