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
(新疆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新疆 伊犁 835300)
对200例初产妇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32岁、22岁,平均年龄(28.94±1.92)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产后护理干预、饮食指导等。研究组采用产前产后护理干预:(1)产前护理。(2)产后护理。
(1)对比两组初产妇妊娠后的泌乳时间;(2)对比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
研究组100例初产妇,泌乳时间,<24 h 40例,24~48 h 38例,48~72 h 14例,>72 h 8例;参照组100例初产妇,泌乳时间,<24 h 18例,24~48 h 28例,48~72 h 35例,>72 h 19(19.00%)例,P<0.05。
由表1得知,研究组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n(%)]
研究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1)产前护理:在产妇分娩以前,护理人员应按照产妇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等,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以提升初产妇对于新生儿喂养的相关认识,这其中包括:喂养姿势、手法、频率、时间使产后妇女能够尽早改变自己的角色,消除对母乳喂养的误解。另外,因为初产妇对妊娠的认识不足、食欲下降的相关因素的作用下,一些初产妇容易在妊娠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对产后哺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其妊娠前初产妇的饮食干预,叮嘱产妇饮食需合理搭配,才能确保营养平衡,以促进产后正常泌乳[1-2]。(2)产后护理:初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经历前所未有的疼痛感,心理上会有所波动,然而在初产妇分娩以后,大多数情况下家庭成员第一时间会关注于新生儿的情况,而初产妇会被有所冷落,导致初产妇在心理有负面情绪的出现,最终使得初产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者焦虑[3]。所以,在初产妇分娩以后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给予一定安抚、鼓励等,并且需要叮嘱初产妇的家庭成员一定要关心、关怀、照顾初产妇,使得产妇能够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及其家庭的关切。在初产妇分娩后30分钟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并且辅助产妇进行喂养动作指导,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手法,并且辅助产妇让新生儿吸吮初产妇的乳头从而刺激产妇的乳房分泌,每1小时重复一次,每次持续2~5分钟[4]。另外,对于产妇催乳还需要护理人员在旁进行指导,可以通过热敷乳房、按摩乳房等方法,从而促进初产妇乳房乳汁的分泌。
综上,本文针对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和喂养的影响研究后得出,研究组产后泌乳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针对初产妇护理时,采用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且可有效缩短泌乳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