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数据中心发展具备生态、能源、区位、政策等独特优势。目前,内蒙古东中西布局的数据中心体系初步形成,数据中心业务开展日渐丰富,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已成为国家唯一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的龙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的新高地。
作为国家唯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推动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8个大型数据中心,全区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投资超过726.5亿元,完成投资104.6亿元,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已突破112万台。
内蒙古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东中西布局的数据中心体系初步形成
东部区除通辽以外,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和满洲里、二连浩特均建设了中小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5万台。中部区呼和浩特建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数据中心,乌兰察布市建成了华为云数据中心,开工建设苹果数据中心,包头建成了曙光云计算数据中心,鄂尔多斯建成了空港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超过100万台。西部区巴彦淖尔、乌海和阿拉善均建设了中小型数据中心,服务器总承载能力超过7万台。
数据中心业务开展日渐丰富
总体来看,全区数据中心运营商除开展主机托管、机房出租、机架出租等基础业务以外,还开展了网络安全、运行维护、数据应用等增值业务以及云主机、云数据库等互联网资源协议服务。内蒙古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开展有IDC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涵盖了主机托管服务、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安全服务、运行维护服务、应用辅助服务、综合配套服务六大类产品。内蒙古联通数据中心承载了IDC及云计算业务,IDC产品主要包括空间租赁、机房定制、静态互联网接入、BGP互联网接入、IP地址等产品。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除开展IDC基础服务及增值服务以外,还建设有云主机资源池,可向客户提供按需租用的共享或独享的IT基础资源(计算、存储、网络等)租用服务。
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和林格尔新区、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一批大数据园区发展迅速,仅呼和浩特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已入驻30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基本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研究、大数据应用、“互联网+”等9大类的产业布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浪潮、苹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总体来看,城市的区位条件、网络设施、生活配套及政策保障是影响数据中心及大数据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呼和浩特市由于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及优惠的电价,吸引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此落户,目前,呼和浩特已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互补互动发展格局。乌兰察布市依托距离北京较近的区位优势、冷凉的气候条件及优惠的政策措施,在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独具特色,吸引了不少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入驻。
内蒙古数据中心发展具备独特优势
生态优势:气候环境优良,地质结构稳定
内蒙古自治区处于北纬38至47度之间,气候条件适宜,大部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为8摄氏度,寒冷期较长,一年有6个月能够自然进行数据中心设备冷却,PUE(能源使用效率)值可以控制在1.4以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50%,可大大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拥有比较稳定的地质结构,远离地震带,灾害风险低,能够有效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能源优势:能源保障充足,电力价格低廉
充足的电力资源是数据中心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内蒙古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1亿千瓦,居全国首位,除煤电外,内蒙古拥有充沛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风电装机占全国风电装机的1/3以上。内蒙古拥有全国唯一省级独立电网——蒙西电网,其输配电价可直接进行电力市场交易,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企业可享受全国最低0.26元/度的电价优惠,可大大节省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与北京比较,一栋3000个机架的数据中心,全年可节省电费8000万元左右。
區位优势:区位条件独特,服务输出便利
内蒙古区位条件优越。从国内来看,内蒙古靠近京津、毗邻8省,不仅便于承接环渤海经济圈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辐射,还有利于与周边各省区联合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区域集聚区。从国际来看,内蒙古外联俄、蒙,通达欧洲,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联通的重要支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便于对内提供数据和信息传输,也有利于面向俄蒙、辐射全球开展大数据国际服务,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利用。
政策优势:政策优惠叠加,红利持续释放
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点地区之一,在被批复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的同时,还享受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多重优惠政策,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开放、资源开发应用、企业落地鼓励、企业运营扶持、科技研发支持、企业融资扶持、人才引进培养等多个方面,叠加的优惠政策能够为自治区增添更强劲的发展引擎。
内蒙古数据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数据中心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当前,数据中心运营商开展业务缺乏差异性,亟需进一步丰富增值业务与配套业务,以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从入住企业来看,应进一步鼓励将数据存放在自治区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向自治区迁移更多的数据应用服务,以带动园区内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生态构建。从数据中心产业园来看,部分产业园由于距离市区偏远、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可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以增强对企业与人才的吸引力。从数据中心产业链来看,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相关产业尚未规模化发展,自治区可进一步引入服务器、存储器、机柜等研发与制造企业来此布局。
人才供需有待提升
自治区在人才供需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工作先进地区,人才吸引和激励手段灵活性与多样性不足。自治区正值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初期,部分地市在产业长期发展与规划布局方面较为困惑,需要行业专家给政府决策提供智能支持,自治区在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站在供给方的角度,自治区本地产学研用尚需进一步结合,打造自治区本地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专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形成人才供给的批量化、规模化。
市场影响力有待扩大
自治区当前数据中心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但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偏弱。从外部影响力来看,自治区与贵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外界对自治区数据中心的认识与自治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北方大数据中心”的发展定位差距较大。从宣传载体来看,自治区缺乏影响力较大的宣传平台或宣传手段来对自治区数据中心进行整体宣传,各地市在招商引资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效果不够显著。自治区目前尚未培养出国内具有号召力,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巨型龙头IT企业,从而导致自治区本地企业存在行业带头能力较弱,行业号召力不足等问题。
内蒙古数据中心发展思路
发展定位
内蒙古自治区应依托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机遇,通过创新政策,推动政策先行先试,以建设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为牵引,以发展大数据产业为抓手,推动数据资源和数据产业集聚,并实现以下四个发展定位。
中国北方政企数据中心集聚区。自治区应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推动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东中西科学布局的绿色数据中心基地。当前,随着知名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重要中央企业以及国家部委数据中心的入驻,这些企业掌握的大量国家数据资源将向自治区汇聚。未来自治区可依托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建设契机,着眼国家未来战略数据安全储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国家数据资源存储灾备基地,发展数据存储灾备支撑服务。
一体化云产业生态基地示范区。自治区可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促进本地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构筑云设施、云应用、云服务产业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软件、硬件与应用服务企业发展,形成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打造立足内蒙、服务全国、面向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数据中心产业政策先行区。内蒙古享受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多重优惠政策。未来应积极利用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类综合试验区政策契机,推动数据中心产业相关政策先行先试,对入驻企业在能源利用、数据交易、数据跨境流动、行业监管、财税金融、土地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吸引IDC及相关企业落地开展业务,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上下延伸产业链,实现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全面创新。
信息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枢纽港。内蒙古自治区外接俄蒙,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有利于面向国际、国内开展数据传输、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服务。自治区可搭建国际通信通道,面向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建设离岸数据中心,推动业务形态和发展模式创新,通过引进承接“走出去”企业及跨国企业的国际数据业务,吸引国内外企业集聚,带动服务外包、跨境电商、国际金融等产业链的形成发展,促进内蒙形成辐射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地区的国际数据枢纽,以及支撑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发展主线
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构建数据中心产业生态圈。首先应大力发展数据中心关联产业,培育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云服务、数据服务等产业体系,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形成数据中心基础业务、增值业务、配套产业等数据中心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其次是加快数据中心云化提升,推动传统数据中心云化提升,支持数据中心运营商从资源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再是推进资源汇聚,积极承接国家各部委、中央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北方数据中心、分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工作,争取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库、互联网交换中心、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推动重要数据资源汇聚。
发展路径
一是要以市场需求驱动,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市场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二是优化区内数据中心布局,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协同效应。三是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变革很快,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新技术和数据建设运营的结合,提升数据中心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水平。四是要强化绿色集约,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推动集约建设,提高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水平。
产业布局
强化产业带动效应。数据中心自身建设和运营对本地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自治区应该以数据中心建設和运营带为契机,发展数据中心配套产业和数据服务业,进而带动人才和产业的集聚。因此重点支持对当地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鼓励地方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发展数据中心配套产业及数据服务业,促进技术、产业和人才集聚,完善产业生态打造,推动大数据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服务提档升级。
强化服务能力输出。数字内蒙古建设对数据中心建设需求量十分有限,国家将自治区定位为国家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自治区定位了国家数据资源重要的存储基地,因此要重点强化自治区数据中心服务能力输出。首先支持距离北京较近的乌兰察布、赤峰等地区,通过龙头企业引进等方式,发展面向京津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产业,提升面向京津冀的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交易等信息服务能力。其次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依托自治区数据中心开展跨境数据服务,发展数据跨境流动、呼叫中心等数据外包服务,提升自治区大数据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注重区域差异化发展。目前,自治区数据中心发展定位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一些地区还在依靠卖地建设数据中心发展土地财政,较少开展存储、计算等基本业务,对数据中心增值业务及配套产业关注度更低,导致数据中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自治区整体数据中心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针对和林格尔新区、乌兰察布、鄂尔多斯、赤峰等多个盟市发展数据中心业务的现象,根据能源禀赋、气候环境、网络条件、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要素,适度差异化发展,打造各自产业发展特色,塑造各自竞争优势,避免同质竞争、过度竞争和低端竞争,推动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区域IDC联动协同。区域IDC联动协同有利于提高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和安全保障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形成生态效应。因此要强化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联动,统筹规划自治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中心高带宽互联,实现互为灾备,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数据产业发展联动,围绕数据存储传输、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流通交易,依托各自基础,发展优势环节,形成以数据中心产业为特色的自治区大数据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