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华
【摘 要】为了掌握高校学生的学风状况,了解学生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期待,通过从学生基本情况、学风整体状况、教风整体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生考试的行为与态度、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等六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优化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为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风建设;调查研究;教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46-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1]。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本文旨在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对我校学生发放《学风建设调查问卷》,从学生基本情况、学风整体状况、教风整体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生考试的行为与态度、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等六个维度开展调研(结构如表1所示),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掌握高校学生的学风状况,了解学生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期待,获取为改进学校教学管理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基础数据,总结当前在学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方案。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面向我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105份,其中有效问卷980份,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采用新锦成平台提供工具:问卷体统计、单题双题交叉分析。此外,使用统计软件 SPSS辅之进行部分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从学生基本情况维度来看。学生学习成绩整体情况良好,尤其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学业情况表现较好,但有34.7%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有14.48%的学生出现过科目不及格情况,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二)从学风整体状况维度来看。学校学风整体情况良好,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学习态度获得身边同学认可,学生对于自身在学业上的情况和学校的自修情况不是非常满意。说明学校学风环境还不够理想,有待提高,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前置;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这一少数群体的影响力,改善周边同学的学习态度,是当前我校学风建设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三)从教风整体情况维度来看。学校教风评价情况整体良好,说明多数同学对当前我校的教风是认同的。评价中认为“比较好”的占53.94%;“一般”的占20.68%,说明当前学生对于老师的教风还有所期待,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四)从课堂表现情况维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良好,能够认真听讲、 积极与教师交流,在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时,仍然能够按时上课听讲。但是干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比重也很大,尤其是玩手机的学生占多数,说明学生缺乏自律,需要正确而有效的引导。
(五)从考试的行为和态度维度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认真复习,严肃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但突击备考的学生所占比重较高,说明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程度的方式并未引起学生的重视。部分同学在思想上存在考试作弊念头,少数同学有过考试作弊行为,极少部分同学在回答“考试的行为和态度”问题时有不诚实嫌疑。
(六)从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维度来看。第一,在学习环境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既有内部环境,也有外来因素,但以学习能力、心理压力、交际能力等内部因素为主。
第二,在学习主体方面,学生对于目前所学专业比较认可,不感兴趣的占极少数,这可能与学校规定的学生入学一年,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更换所学专业有关,此举提高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当遇到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时,多数学生仍然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在未来实现自己和家人更加美好的生活。这说明我校学生对学习有着正确的认识。
在学习上能够有长期或短期计划并坚持执行的人不多,课余时间虽然多数学生会把学习和社会工作摆在首位,但逛街、聊天、上网玩游戏、睡觉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并且容易受厌学情绪、缺乏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超过四成的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其最主要来源是就业形势和自身预期与追求;大学生活最让他们苦恼的问题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想学点东西,但不知怎么学”“自控能力较弱”“社会变革快,难以适应”;而当前他们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指导是“学业生涯规划”“学習方法、科研指导”“考研指导”“课程知识的答疑辅导”。上述情况恰恰说明,我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计划,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寻找人生发展方向。
第三,在教学主体方面,当前我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多数学生还不习惯与老师进行交流,部分想交流的学生却在时间上错过了。同时,学生表示师生的交流沟通、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学术水平等对自身的学习影响较大,并且希望教师可以从“提高业务素质,丰富授课内容”“将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善学风建设。
(七)从反馈渠道和评价情况维度来看。各部门或老师都能积极回应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但评价“一般”所占比重略微偏高,这说明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在解答疑问、服务学生方面还有待改善,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让学生满意,增强服务育人效果。
三、对策建设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优良学风,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现根据本次学风调查中所呈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学风建设的举措。
首先,学校层面,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意识。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确保高校良好学风的可持续性。一是以完善的组织架构确保学风教风无死角,成立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实施学风建设党政一把手工程,全校相关部门协同,把学生和教师两个重要主体纳入委员会,保障学风教风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以制度建设保障学风教风形成生态闭环,对于学生要加强纪律管理、行为管理、学籍管理、考试制度管理等;对于教师要加强教学方式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实验管理、实习实践管理等;对于相關职能部门,要加强履职尽责的监督。三是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体系,做到定期评估和总结,确保各项制度不折不扣的实施与执行。
其次,教师层面,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精神面貌与行为风尚,是教师整体素养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的思想道德面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集中反映。教风状况是影响教学水平、衡量教学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3]。因此,通过加强教风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师德的师资队伍,并以教风帯校风、促学风,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建立教师培养和培训常态化机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比如采用科研案例教学、团队项目任务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二是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课堂是落实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检验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必须对“低头族”“手机控”、逃课、迟到早退、聊天等现象采取干预,从学生学习兴趣、需求与教师教学能力、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优化教风水平;三是要创新交流沟通渠道,多元化、个性化是现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要更加主动地走近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课堂提问、辅导答疑、科研项目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引导学风的改善;四是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第三,学生层面,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一是要营造“宽进严出”的学习氛围,对于考试作弊、挂科(比如不及格学分定量为超过15个学分)、旷课(比如一学期累计10次)等现象要进行严肃处理,或直接勒令退学,通过制度的“高压”态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二是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位一体的学风评比机制,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这一少数群体的正能量,比如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架起与其他同学沟通的桥梁,号召“传帮带”,形成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传统载体的育人效果,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平台,比如为“上理影响力人物”开设讲台、分享学习心得;四是要抓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实施分层次、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以本科学制四年为例,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比如大一新生开展适应性教育、专业认识教育)等,通过构建心理测试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出国(出境)指导、升学指导、公务员就业指导、基层就业指导、参军入伍指导、创业指导等,结合学生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自我的探索、认知,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储备专业知识技能,顺利达成职业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子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大学(研究版),2017,(5):16-22.
[2]苗洪霞,王志华,刘群.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苗[J].教育研究,2016,(9):51-58.
[3]程灵,黄颖,方晓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4,(5):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