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第三方”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9-02-06 03:56杜磊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第三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竞争

摘要:从经济理论看,“第三方”作为一种有效的制衡力量,具有客观公正的立场,保证市场经济合理高效运行。欧美国家实践也表明,“第三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欧美国家的“经济特色”与我国的“经济特色”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对于中国特色“第三方”的认识,既要结合中国经济本身的特色,也要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当前阶段,将发挥政府作用与“第三方”作用有机结合,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避免市场逻辑的不当干扰相结合,才能使“第三方”发挥应有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运行。

关键词:第三方 政府作用 市场竞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060-02

从经济理论看,“第三方”作为一种有效的制衡力量,具有客观公正的立场,保证市场经济合理高效运行。欧美国家实践也表明,“第三方”在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欧美国家的“经济特色”与我国的“经济特色”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第三方”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分析中国特色“第三方”作用发挥的基础和条件。

一、作为市场规范重要参与者的“第三方”

在西方经济学原理中,基于理性假设的经济人能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并最终实现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即使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市场经济本身也可通过各种机制,使经济体系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在加入政府这一变量后,由于政府存在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其行为模式和效用函数与市场经济主体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导致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造成市场各类机制信号的扭曲,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政府作为市场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又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参与主体之一;因此,这就需要作为“第三方”的特殊主体参与其中,利用其专业化的知识和手段,与政府相关职能形成一种替代关系,从而达到在保证市场规范运作的同时,减少来自政府的不当干预的目标。理论上,“第三方”不仅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手段,而且有着客观的立场,会出于专业精神客观公正地履行相关职能,保证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在实践中,各类“第三方”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第三方”能集合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设备,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加专业的能力,提供相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更加高效的服务,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大力促进“第三方”发展的主要逻辑为,可有效解决政府部门特殊利益目标下的不当行为问题,保证市场经济各类机制顺畅运作,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相关开支。这是比较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特点的,因为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持“大市场、小政府”理念,尽可能节约政府开支,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又为其大力发展“第三方”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其能将很多服务、责任和职能转移出去,交由这种特殊的“第三方”主体来执行。而且由于欧美国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且经济主体多元、经济实力强大,因而“第三方”可获得相对多元且稳定的运行资金,只要其一直保证其客观公正的立场。

二、中国特色“第三方”的实践差异

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方”也出现过一些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多损失和不利影响,但市场竞争理念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绝大多数的“第三方”。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其职能,保证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经济利益和声誉共同构成的收益,加上类似或相关的其他“第三方”的可替代性,使“第三方”在这种竞争压力和收益保证压力下,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能;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规范化运行,对除了垄断地位的企业外的其他众多主体,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因而市场经济中的各类主体会通过给予这些“第三方”以资金支持,尽可能降低垄断企业对它的影响,客观上保证“第三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此可见,欧美发达国家能够大力支持“第三方”发展,并在经济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是较为符合其“经济特色”的,并不是刻意简单照搬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的发展及有效运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第三方”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避免其形成垄断话语权;二是“第三方”应有资金上的“独立性”,即无需依赖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或组织。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从我国的经济实践看,目前我国显然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两个条件。首先,我国的“第三方”发展起步晚,体系更不成熟,在很多领域未能形成彼此间的竞争关系。其次,一些“第三方”源于政府部门一些职能的剥离,甚至直接由相关部门转型而来,所以与政府并未实现彻底“脱离”,仍然受到政府的相关影响,进而无法保证应有的客观和公正立场。最后,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仅仅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制度和体系建设尚未成熟,由此催生的“第三方”力量弱小,资金很难独立,无法获得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支持,因而容易受到行业垄断企业的影响,进而无法保证其客观和公正立场。

我国的“第三方”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在理论上,“第三方”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相对独立于政府部门,不会按照政府的利益逻辑进行运作;但在实践中,由于一些“第三方”本身源自政府部门的“转型”,或者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因而很难实现其相对独立性,其运行必然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在市场逻辑成为政府部门运作标准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便在“第三方”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运转中变相体现出来,即为了某些局部利益而枉顾相关标准和专業精神,使“第三方”出现“失灵”,无法保证其客观和公正的立场。同时,市场自发形成的“第三方”,由于其自身发展尚未成熟,加上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无法给予其满足客观公正立场运行的外在条件,无法按照理论逻辑运转。而且如果其资金主要受到行业垄断企业或龙头、大型企业的影响,那么市场逻辑必然也会使“第三方”的行为从客观公正转变为以局部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从而丧失其应有功能。

其次中国的“经济特色”显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特色”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必然导致“第三方”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特殊性。一是我国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策略,所以政府对经济的管控呈现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没有也不可能直接达到欧美国家的“小政府”状态。二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并没有经验可循,这与欧美发达国家与市场经济“相伴相生”,市场经济理念内化于其理念和行为存在根本不同。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社会主义特色,如何利用市场经济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发展,这些都需要不断摸索,而直接照搬欧美国家的“大市场”则很容易重蹈苏东覆辙。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仅仅经历了不成熟的40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和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变化的市场经济理念和实现形式,冲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使之无法在相对稳定的外在环境下探索出有效形式。四是中国模式或者说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曾有不同但实质相同的表现,而这也是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对于“第三方”的认识,既要结合中国经济本身的特色,也要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理解当前“第三方”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问题。

三、更好地发挥政府与“第三方”作用

结合中国的特殊性分析可知,对于中国特色的“第三方”,不能简单对照理论或对比发达国家实践来理解,那样只会扰乱市场经济实践。例如,一些“第三方”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或评价结构,需要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承担相关具体责任。尽管国内也有很多人在考取这些职业资格,但有些人只是“挂证”,并不执行具体工作。也就是说,这些“第三方”利用“挂证”获得相关资格,却由其他并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执行实际工作。再如,一些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第三方”利用其垄断地位或话语权、信息和专业知识垄断,违背专业精神,违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为某些局部利益服务而向外传达非真实信息,导致社会利益受损。因此,在当前阶段,只有更好地发挥政府与“第三方”作用,使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避免市场逻辑的不当干扰,使“第三方”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第三方”的行为本身也是需要政府进行规范的,即“第三方”本身也需要监督者。而由于“第三方”本身的专业性,当其受到市场逻辑影响而不再客观公正时,来自社会的监督力量很难及时发现其有害行为,甚至直到问题爆发后,“第三方”也可能利用其专业知识而逃避责任。在此,必须由政府组织专家,对“第三方”进行监督审查。因此,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第三方”作用,才是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意,二者不可偏废。在这里,“第三方”之间的监督关系和竞争关系的形成,需要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同时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方可实现,而这是未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又一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卫兴华.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十三个理论是非问题[J].经济纵横,2016(1):1-14.

[2]肖春花.主体与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然维度[J].延边党校学报,2017(6):45-47.

[3]魏小羊.国家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知与行,2017(12):105-108.

[4]刘亚平,游海疆.“第三方规制”:现在与未来[J].宏观质量研究,2017(4):106-116.

[5]杜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與市场关系特征的演化[J].智库时代,2017(16):20-21.

[6]杜磊.大数据时代政府与市场信息禀赋的变化、影响及应对[J].经济纵横,2017(11):59-6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第三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竞争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关于板材连锁企业竞争态势及战略选择的思考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谈企业产品多元化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郑州市冷链物流建设可行性分析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