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
他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奖30万元;他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大工匠”称号,荣获80万元,记个人一等功;他19岁受邀到中南海,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他就是登上“世界技能巅峰”,勇夺“金牌中的金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宋彪。
读技校,用技术武装自己
1998年,宋彪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邵楼村。两岁时,父母去常州打工,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宋彪腼腆少言,非常喜欢琢磨。5岁时,他拆开家里的闹钟,看闹钟为什么会自己走。春节,父母给他买了一把玩具枪,他用工具边拆边观察,拆完后,按原位置装上,放进子弹却打不出来。他拿着玩具枪怯怯地请从事机械加工工作的父亲帮忙。父亲接过玩具枪说:“装得挺好。”父亲低头拆装,宋彪盯着看。玩具枪很快装好了,子弹乖乖听话,他崇拜地看着父亲说:“爸爸真厉害。”父亲看着他说:“组装时要对准缝隙,螺丝拧到位。”宋彪连连点头。而后,他经常拆装玩具,特别享受拆装过程带来的快乐。
宋彪读小学时,每到寒假、暑假,父母把他接到常州,他成了父亲的小跟班。他每天去工厂看父亲加工零件,对机械加工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学做零件。小学五年级时,宋彪已经能独立加工一些零件,虽然没有专业师傅做得精致,但都是合格品。
2014年,宋彪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刚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父亲与他促膝长谈,从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聊到他的未来与理想。他从父亲的话语中,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和期望。他彻夜未眠,第一次思考人生和未来,觉得自己长大了。
次日,宋彪走到父母面前说:“爸、妈,我想了一夜,既然自己学文化不优秀,不如在技术上下功夫。我想去技校学一技之长,希望你们同意。”宋彪父母商量后同意了。
宋彪考虑父母在常州工作,决定到常州技师学院,学习机械工程系5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
努力拼搏,问鼎世界技能巅峰
宋彪如愿进入常州技师学院,一心想学好技术。然而,他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几门功课听不懂,成绩到了亮红灯的边缘。他心急如焚,把不会的知识点标注在书上,下课找老师请教,起早贪黑学习,成绩逐渐上升。
宋彪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钳工。进入实际操作,他希望自己做得又快又精美,不间断地练习,手上磨出许多水泡。他忍着疼,用针挑开水泡,继续练习。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宋彪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每天放学后,他独自在车间苦练基本功。为了掌握手使用工具的力度,他买回气球,吹起封口,放在腿上,拿一张白纸放在气球上,用工具刀在白纸上刻图形。他轻轻刻,未刻透白纸,再用力刻,气球砰的一声爆开,碎片飞起。他又吹起一个气球继续练,刻爆气球,再吹新气球接着练。慢慢地,他能在白纸上刻出各种花样,气球却完好无损。
2015年11月,老师推荐宋彪参加学校技能比赛。他以一年级编外学生的身份参加校集训队选手选拔赛。此时距离比赛只有半个月,考试项目超出他所学范围,压力特别大,也激发了他的斗志。
老师规定每天训练8到10小时,宋彪自己增加2小时。周末同学们回家休息,他在车间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校集训队。
宋彪进入校集训队,争分夺秒练习。2016年6月,学校选中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集训在暑假开始,他顶着40℃的高温在车间苦练。他仅学两年课程,所学有限,只有攻下每个技术难关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一心扑在训练上。
宋彪以前未接触过电焊,焊接时,由于只戴安全帽,没注重颈部保护,造成颈部烤伤。教练让他回家休养几天。宋彪不肯回家,去医院处置伤口后,继续训练。
颈伤痊愈后,宋彪继续练习焊接。为了提高焊接时的专注度,在车间里一练就是一天,汗水浸透厚厚的防护服,焊渣飞溅,他坚持练习,焊接技术突飞猛进。最终,宋彪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选拔赛的机会。
2016 年11 月,宋彪进入国家集训基地训练,更加刻苦。装配调试是参赛项目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装配调试的精准度和熟练度,他经常练到深夜,不停地重复操作,练到选择装配调试垫片不用尺量,凭手感就知道垫片厚度。
宋彪在一年多的备赛时间里,迅速掌握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所需的十八般武艺,不断带给教练惊喜。在“六进三”“三进二”“二进一”晋级比赛中,始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晋级,最终成为代表国家出战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的唯一正式选手。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宋彪前去参赛。“阿尔伯特大奖”于1995年设立,用以奖励每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所有参赛项目总分最高的选手,满分800分,被誉为“世界技能的巅峰”“金牌中的金牌”。
宋彪参赛的项目是工业机械装调,不仅要熟练掌握钳工装配技能,还要掌握焊接、车工、铣工、钳工、钣金、电工等多工种技能,需独立完成工业机械精密安装、调试、监测和维护。项目环环相扣,不能有短板,否则会导致下一個步骤不能完成,最终使整台设备无法安装而失败。
宋彪前3天的比赛很顺利,最后一天比赛时间是3小时。他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由于裁判计算错误,告诉他比其他参赛选手晚半小时进入比赛。宋彪看着其他选手在赛场安装、调试,心急如焚。他努力稳定自己,果断对原参赛计划做出调整。
宋彪进场参赛,迅速按调整后的计划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操作节奏,用娴熟的技术快速完成每一步。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能,他从68个国家和地区的1260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779分的好成绩,获得大赛唯一的“阿尔伯特大奖”,成为全世界12名获奖者之一。
宋彪感慨地说:“拥有精湛的技能,一样可以让生命熠熠生辉。”
提升自我,为有志青年传授技能经验
获得“阿尔伯特大奖”回国后,宋彪受邀到中南海,李克强总理接见了他,亲切地对他说:“你们这些青年人,肩上有着重担,可以为国家走上制造强国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宋彪激动地点头,认真记下总理说的话。
国家人社部、江苏省和常州市政府以及各级共青团组织分别表彰奖励宋彪。2017年11月21日,人社部重奖宋彪30万元,授予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018年1月5日,江苏省政府为宋彪记个人一等功,破格授予他“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奖励他80万元。常州市政府奖励他50万元和100万元住房补贴。今年4月,宋彪获得“江苏最美青年”称号,5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宋彪回校后,学院为了全方位培养他,把他从模具制造高技专业转入金属切削师技师(中德合作班)专业学习,同时安排他担任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集训选手助理教练。宋彪边强化德语学习,边为学弟备战传授亲身经历、经验和体会,帮助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
今年7月,宋彪毕业,他选择留校任教,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技能传授给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也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凭借精湛的技能走上技能成才之路,让人生出彩。
宋彪说:“我从自己的成长和参赛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定走技能成才之路,用自己的努力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践行技能之梦,也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凭借精湛的技能让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