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06 03:53冉娜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教学

冉娜

【摘 要】 地方高校必须从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制定适合地方高校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对策

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我国地方高校目前应该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难题。地方高校必须从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问题提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相应解决对策。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重要性

1、内涵界定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有较多共识是: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主要有四个,即对人才培养的相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指定的相关制度和培养的人才素质。

首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部分,其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人才所需的环境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指在一定的高校组织的管理下设置的,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环境,包括教师团队、实验设施和文化环境。高质量,优秀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各个方位、多种角度的全面发展。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是依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以相对应的授课内容和相关的课程体系设计、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评估形式实行培养过程的总和。

最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旧的思想理念、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体系的设计等。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应明确两个问题,即培养出什么类型的人、怎么培养出这种类型人,以知识为基础、以社会实践能力为根本、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更新教学观念、灵活设计教学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

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地方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优秀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的出台,众多地方高校在今后十年的规划中,都将努力使自身办成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型大学作为既定的发展目标,并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旨在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能力。

“十二五”规划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提出了“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且指出了它的战略地位和培养目标,‘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同时要求,“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多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学科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学生规模的扩大,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更加贴合,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办学模式落后、培养模式单一

现阶段,一些地方高校对自己的办学的定位、学校的战略规划、教书育人的理念、培养的方案等方面仍存在部分突出问题,教育教学思想相对陈旧、培养模式太过单一、忽视地方办学特色的现象;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社会实践相脱离、教学与研究联系不紧密、人才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现象等,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就在没有灵活调整培养的模式,高校的优势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实际应用性不足。

2、管理思想落后,限制学生发展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管理的配合,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又受到管理思想的影响。因此,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对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有着重大影响。首先,过分注重“管”的思想观念对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破坏了高校内部的和谐与民主;另外,严格管理制度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3、人才培养的质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导致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因素有很多,从传授和学习的联系上分析,有教师个人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一方面,老师对教学、科研水平能力要求降低,导致了地方高校的教学能力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落后的现象。具体表现有: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缺乏自己对知识的再学习,致使理论水平停滞不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有所懈怠等。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其学习中缺乏创新思维,没有正确的教育指引,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自主主动性和积极性等。这些原因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有所下滑,这也是阻碍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

4、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1)课程设计欠灵活。大部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都存在相似之处,基本由公共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不同类型选修课几个模块组成。但高校却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实施完整的专业教育,都存在将专业课安排在大三或大四阶段,而大三大四的学生一方面要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找工作,并不能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完成学业上,这也就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甚至,部分地方高校为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盲目缩减专业课,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削弱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僵化。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都以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为主,这类方式的长期使用使教学陷入了单纯讲授的误区,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单纯的听讲,即使授课过程中有些许互动,但依旧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不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阻碍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5、配套实践环节、配套系统滞后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将焦点聚集在实践环节上,这就需要提供各类相应的配套设施。一是软硬件条件。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地方高校都逐渐加强了对实验室的建设,但仍有部分高校对这方面的建设不足。二是校企联合平台的构建。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大部分高校都走上了校企联合的发展道路,这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但这种联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并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相对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地方其他高校与“985”、“211”等高校相比,在高校的办学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的质量与效益、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内外部的环境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来说,培育什么类型的人才,怎么培养优秀人才尤是高校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地方高校应借鉴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经验,构建与自己特色和定位相符合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1、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思想观念是行动先导。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育思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做事”与“做人”结合的必要性的意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评价高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除了要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认识,也不能忽视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的创新与发展,要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目标,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培养方案,为此考虑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以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因人而异,给不同学生尽可能提供不同的成长环境,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和教学方式上,要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上,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选择学习的方式。

2、实事求是,制定适合地方高校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准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了解高校的办学软硬件的条件,真正发挥因地理和当地历史发展所给予高校的独特优势,明确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承担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充分发挥地方的特色,这就需要高校在总结高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培养人才的方案,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及学生创新的能力。

(1)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我国地方高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我国经济、文化、科学的建设给予了高素质人才方面保障。然而,依然存在地方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要快速解决此问题,地方高校就要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来满足国家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应将培养出适合发展的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将社会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作为评价高校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为此,在专业设置调整方面需考虑以下几点:①开设的专业尽可能的与相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匹配;②所设置专业课程内容要紧紧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动向;③高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及时联系进而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的相关信息;④高校要及时为所开设的专业提供基本的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地方高校要重视基本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加强对相关职业类课程的培训,使学生毕业工作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学生能在今后工作中给自己准确定位进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把职业模式的训练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职业的相关培训、现场模拟工作面试和工作环节等,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地方高校应完善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训基地的相关建设,提高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调整学科体系。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只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应拥有较强的专业基本知识水平和能力。因此地方高校要加强对学科体系的建设。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上应强调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学科覆盖面一定要广;第二个方面是各学科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要精细;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研究。培养出受社会企业认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以便将来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此外,在学科体系不断更新优化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保持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学科,将弱势学科进行不断强化,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掌握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3、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尝试、探索和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分制。弹性学分制是指允许一部分的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选择包括学习的专业、学习的相关课程、授课的教师、上课时间及方式,学生可以自己推进学习的进程的一种教育教学制度。地方高校通过选择一部分學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其实施这种选课的制度,高校依据学分制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这部分学生在相关导师的引领下,只要顺利修完规定的学分任务后可以选择申请毕业或是选择考研究生,提前进行研究生相关的培养。弹性学分制也允许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期一些课程的学习,但也不能超过规定的最长年限,这就使学生能够充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使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的能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以适应社会对专门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地方高校还应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的建设,组织建立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科研能力强、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以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四、结语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既是我国 21 世纪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虽然高校所在的区域不同、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也大不一样,每个学生也都有个体差异,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实事求是,制定适合地方高校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使地方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新华社,2010.

[2] 柴虹,李慧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以地质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04)36-39.

[3] 崔虹云,尚东昌.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06)103-105.

[4] 黄 勇.试论我国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策略[J].经济师,2011(5)105-106.

[5] 王君祥,朱昱晨.关于学生学习成绩预警制度的暂行规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213.

[6] 陈金如.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信息系统工程,2009(10)136-140.

[7] 李学志,陈蒙.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9)225-226.

[8] 席成孝.從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看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01)92-97.

[9] 黄金侠,侯艳,苏晓光,田思庆,张艳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32-33.

[10] 郭荣祥.高校治理的目的以及实现手段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09)152-154.

【作者简介】

冉 娜(1995—)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教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区域发展篇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图说共享发展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