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等能力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现如今,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重视,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语文知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应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以读促学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以读促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一、 引言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是说话的基础,通过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朗读技巧,形成自己的语言仓库,而且还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接下來,对如何促进以读促学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渗透做了详细的阐述。
二、 选取合理的语文朗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现如今,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文章内容逐一让学生进行朗读,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朗读的需求,这样会使学生逐渐丧失朗读兴趣,不利于其朗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朗读教学中,朗读材料的合理选择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朗读的材料,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文为例,这是一篇抒情性极强的散文,需要学生在朗读之中体现出做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十分合理的朗读材料。当学生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就会对文章产生兴趣,想要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内容。教师在展开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浏览,并在浏览过程中让学生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然后鼓励部分学生将自己画的句子上台进行朗读,并且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与同学们进行分享,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随后教师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朗读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跟随教师默读,再次感受文章。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就要通过精细朗读来促进学生深入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其中的一段话单独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朗读,并且要求学生要把自己当成是作者,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融入课文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情绪,从而对文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通过选取合理的朗读材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 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知识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朗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知识水平的提升效果十分有限,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局限,并且在其中不会学到太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对此,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朗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朗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朗读教学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学生只有做到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可以真正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体会。朗读讲究的是抑扬顿挫,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读法,都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因此,要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的轻重停顿和语气语调,这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教师要在教学中加以渗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山行”为例,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来说,教师应先对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山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细细品味每一句诗在朗读过程中的轻重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变化,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刚才的音频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情感体会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表演性的朗读方式进行教学。在朗读教学中,表演性朗读属于综合性较高的一种教学任务,在进行表演朗读之前,学生要先很好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并且要对文章的具体感情和情节进行深刻的思考,选择比较合适的表演方式来对文章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表演者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说话语气,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同学之间也要配合好,协调好表演动作,尽可能地用吸引人的表演方式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因此,教师应加强表演性朗读方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文《司马光》为例,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齐声进行朗读,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是加深印象。然后教师可以用表演性朗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们通过表演性朗读,将自己置身故事情节当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以读促学的真正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关于《司马光》的动画片,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其朗读能力。通过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前期铺垫,学生也对课文和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有了充足的了解,学生也会对课文产生一定的兴趣,学生在对课文兴趣的支配下也会继续加深学习。
第二,采用合作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合作朗读同样是朗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感,促进彼此的友谊,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合作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以读促学的效率。以朗读方式进行学习,还能够让学生以他们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学生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质疑能力,从而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揣摩每句诗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进行朗读才可以将其最原始的味道呈现出来,紧接着,教师可以不同形式的合作朗读,比如,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四位同学,随机分配一个段落让其进行朗读,并让其他同学对这四位同学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其朗读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还可以让男生女生进行合作,比如第一段和第三段让男生进行朗读,第二段设第四段的前半句让女生进行朗读,第四段的后半句大家齐声朗读,这样可以活跃整个朗读教学的课堂气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逐渐提升朗读能力。
四、 加强朗读教学的训练力度,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寻找问题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加强朗读教学的训练力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积累丰富的朗读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朗读风格,更好地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在实际考察中,出题人往往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这就说明教师在进行以读促学时也不应该将目光完全集中在课文上,还应该选取优秀课外阅读章节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解答问题,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进自己的语文综合学科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为例,教师在展开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当时女娲补天的历史背景和女娲补天的原因,使其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尝试划分文章结构,试着理清文章发展脉络。在这篇文章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找一些与《女娲补天》类似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神话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
五、 总结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教师应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朗读教学,激发其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朗读风格,从而大大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怀德.以读促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1):17-18.
[2]乔世梅.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18(11):6.
[3]任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朗读促语感[J].青海教育,2014(9):54-55.
[4]颜婷婷.“言”读百遍,其“意”自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促悟”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7(4):44.
[5]杨迅.以读导写,以读促写——小学语文阅讀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23.
[6]程盎然.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好家长,2017(49):121.
作者简介:甄元春,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绍兴新昌礼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