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霞
[摘 要] 在开展声乐演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精准把握作曲家的作曲意图,然后基于此,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二次创作,以此渐次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如此,学生的声乐素养以及能力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心理素质培养、审美素质培养、音乐听力培养、音乐基础培养、想象力培养这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声乐教师后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关 键 词] 声乐演唱;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86-02
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开展声乐演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有效举措,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但凡从事声乐演唱的人士,势必需要登上舞台,并面对观众进行自己的表演。而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登台演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对于很多学生,甚至不少专业的演唱者来讲,登台演唱,都会令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怯场、紧张以及恐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演唱者本人心理反常或者心理状态失衡所导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心理素质有问题。在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下,演唱者的再创作势必会受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演唱者,因为没能有效解决登台紧张、恐惧这一心理问题,无法登台演唱。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切实解决登台恐惧、紧张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目前,音乐界人士针对如何克服登台紧张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演唱者经历大量的实践演出,通过“习惯”的方式,渐次掌握适合自己调整紧张的方式。此外,当演唱者的演唱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可以先从小舞台排练做起,尽最大可能,去为不同的观众演唱。在逐步增加演出次数的过程中,演唱者应当本着有由易入难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演唱者树立自信。当演唱者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舞台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的时候,便可以登台演出了。值得注意的是,大舞台对演唱者演唱经验以及演唱技艺的要求更高,换言之,演唱者本人通常需要多次登上大舞台演唱才能较好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如那些世界闻名的歌唱家们,他们每年参加演出的场次成百上千,长期的实践能够促使他们根据观众的反响,进行多彩而又丰富的再创作,继而创作出出人意料的表演效果,而这都要归功于其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渐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教师还应当从思想态度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登台紧张这种问题。诚然,登台紧张会给演唱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不过,多数声乐界的专业人士都认为,不管是多么有名的歌唱家,在登台前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感。但是,当他们正式登台之后,其又会瞬间变得非常放松,且歌声动人,丝毫显现不出任何的紧张感。追其缘由,这种所谓的紧张,其实是一种集中思考。对此,教师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化紧张为思考,帮助学生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
二、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所謂审美,主要是指领会艺术品或者事物的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美素质进行培养,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当人们在欣赏声乐演唱时,如果仅仅能对声音的美好进行感知,并从中收获满足,那么这种审美能力是相对低层次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低层次没有褒贬之意,仅仅代表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令人体会到声音的美,同时还能使人感受声音中所蕴含的感情。有句话说得好,情是声乐演唱的魂,因为情可以鼓舞人、感染人、教化人。从审美的视角去看,作为一门高雅的表演艺术,声乐演唱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演唱者通过演唱的方式抒发歌曲中所寄寓的情感,并通过情感互动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声乐艺术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效应。单纯地就听声音来讲,人们很难在脑中浮现出具体的形象。而声音与歌词的结合却可以促使听众基于一定的审美想象、审美联想等心理活动,渐渐在脑中构建出独特的艺术形象,而这种艺术形象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相反,如果是没有感情的歌唱,那么不管歌唱者的声音再好、音唱得再准,也只不过是一种肤浅的音响,很难使听众走进相应的境界之中。但凡是艺术,都会具有输出情感的功能,只不过不同艺术之间的输出方式以及所依托的材料会有所不同。以声乐演唱为例,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以胸部各腔体和头部为材料,以气息通过腔体的时的震动发出声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声音是物理性质的,其一旦与“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供人欣赏和审美的高雅艺术。
演唱中的“情”主要来自于歌词,源自于多彩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一般来说,“情”是创作者在面对生活中客观事物以及突发事件时的有感而发,是创作者将自身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完美地融入进声乐作品中的结果,因此,从某种角度去看,一首完整的歌曲,通常能为演唱者提供特定的空间去表情达意。不过,演唱毕竟属于二次创作的范畴,从声乐曲的情感表现去看,演唱是演唱者对音乐美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个人的情感表现必须要适度和真实,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在演唱某一首曲目的时候,其所产生的情感必须由心而发,绝对不能造作和弄虚作假,且自身所表现出的情感要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基本”是适度的意思,也就是不能和相应曲目中蕴含的情感完全一样,因为这样,演唱者便无法进行二次创作,从而会使相应的表演失去很多魅力。在声乐演唱中,情感属于内容的范畴,上文说过,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魂,所以,在进行声乐演唱的二次创作时,演唱者本人必须要对情感方面予以充分关注。
综上,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审美素质进行培养,就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各种声乐演唱曲目中所蕴含的“情”。对此,在组织学生鉴赏一些曲目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逐步设问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使之学会如何正确体会和把握一首曲目的情感内涵。
三、加强对学生音乐听力的培养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听力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所谓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就是使学生练就音乐之耳。通常来讲,音乐之耳主要有两方面作用:其一是对音乐的节奏以及音高准确与否进行判断;其二是能对声音的好坏进行辨别。在音乐界,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的,而要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演唱者就必须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耳朵进行训练,基于此,逐步养成对声音间细微变化、对与错、好与坏进行分析和识别的能力对一个声乐初学者来说,这是其能否成为音乐家的必要条件。对音乐之耳的养成,我國有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练就音乐之耳,就像你学英文,只要你坚持每天都听,坚持听原汁原味的美音或者英音,随着你听觉的积累,你的耳朵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个标准,这时,你便具备了辨别能力,当别人说英语时,你便能听出好坏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帮助学生形成“音乐之耳”,教师引导学生多听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
在实际的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对音乐基础教学予以充分重视,因为良好的音乐基础是支持学生在声乐演唱道路上走的长远的重要动力。从音乐基础的角度去看,其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视唱练耳、乐理、作品分析、和声、中外音乐史等。其中,前两者是基础中的基础,这里不再过多赘述其重要意义;作品分析和和声虽然属于作曲技术理论的范畴,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因为,绝大多数的声乐演唱表演都会有管弦乐队或者钢琴伴奏,而这些伴奏是烘托气氛和情感的主要手段。而如果没有这些乐器伴奏,那么演唱者的演唱势必会逊色很多,所以,演唱者要想切实抓住所唱曲目中的情感,呈现出相对优质的表演,就必须懂得作品分析和和声;中外音乐史对演唱者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演唱者要想切实把握一首声乐曲的内涵,就必须了解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时代风格、作曲家在创作该首曲子时的心境等。诚然,对音乐本身来说,这些内容好像都是“身外之物”,不过,这些内容却是激发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源泉。一般来说,有修养的演唱者都会具有渊博的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基于此,他们再进行演唱,不仅可以凸显自身高超的演唱技艺,同时还能在演唱过程中呈现出作曲家的个性、相应曲目的时代风格、作曲家创作时的思想感情等,继而能给听众带来更加高质量的审美体验。
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良好的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声乐演唱的重要力量,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帮助学生有效克服登台紧张、有效地进行二度创作是非常有益的。无数的实践案例可以表明,演唱者如果具有非常广博的想象能力,那么其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就会越丰富,而随着演唱者想象能力的深入发展,其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也就会越发动人、深刻。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对相应曲目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想象,这对演唱者与相应曲目产生共鸣是非常有益,继而有利于演唱者在后续为听众呈现较好的演唱效果。因此,与其说演唱者是因为歌词内容而感动,不如说是因为想象歌词的内容而动了情。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视角去看,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听完一首曲目之后,让其对曲目中描绘的情境、感情等进行描述,或者让学生尝试画出曲目中所描绘的画面,以此渐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而应当对学生综合素质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举措,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秋娥,王立宁.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探析[J].河北农机,2019(5):68.
[2]韩峰.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音乐,2019(5):54-56.
[3]张学蕾.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方法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7):198,199.
[4]翟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4):167,172.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