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仍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脏器更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儿童服用成人药需谨慎,不要动辄给孩子吃药,更不能用提前吃药的方法来预防疾病。
儿童服用成人药需谨慎
儿童尤其要注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并可损害肾脏;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和溶血。
生活中,儿童患病后服用成人药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可供儿童选择的药品、剂量或规格比较少;另一方面,有一些家长自以为是,认为既然药物成分相同,孩子用成人药减量即可。但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有些成人用药儿童是不能用的,比如解热镇痛药,成人用的去痛片中的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癫,而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易使胃黏膜糜烂,感冒通可能造成儿童血尿。
有些药的说明书上,虽然标明“儿童酌减”,但成人药是以成人代谢能力参考设计的,儿童对药物的剂量需求因年龄、体重、发育状况的不同和成人有很大差异,他们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仅凭药量增减极易对儿童身体造成损伤。再加上有些家长对剂量的认识不清,使用时掌握不准,在给孩子服用时常常造成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结果影响治疗。因此,要尽可能地服用儿童专用药,如果服用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的药物,要严格按说明书上标明的剂量服用。
儿童用药勿盲目
1.勿盲目用退烧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为5?7天,发热要持续2?3天,而且发热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必然联系。但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稍有发热,就用退热药,以期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发热是幼儿患病的常见症状,它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也是人体对入侵致病菌的一种反应,如果在没有弄清发热原因之前轻易退热,常会掩盖病情,降低幼儿的抗病能力,对诊断和治疗都十分不利。
2.勿盲目用止咳药。咳嗽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小儿支气管黏膜娇嫩,抵抗外来病菌感染的能力差,故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从医学角度讲,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它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畅通的作用,假如急于给孩子喂服各种止咳药,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3.勿盲目用抗生素。当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时,一些家长往往着急地要求医生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希望能快速降温。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非但不对症,还容易诱发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孩子生病,是否用抗生素,怎样用抗生素,应该让医生来决定,不要急当“妈妈医生”。感冒发烧后,使用抗生素前应该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出现感染灶如扁桃体炎、流黄脓鼻涕、咳黄脓痰、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体温逐步升高(38°C以上)等现象时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
4.勿盲目用营养药。儿童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不少家长误以为营养药多吃点没坏处,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临床显示,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系统结石,如果有些儿童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需要补充时,應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
吃药防病得不偿失
为了避免孩子感冒,不少家长每天都会用板蓝根冲水让孩子喝,有些心急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提前服用感冒冲剤。从中医角度讲,板蓝根是一味苦寒药,服药不能超过3天。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轻则伤及脾胃、呕吐腹泻,重则肝脏中毒、消化道出血,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尤其是脾胃较弱的老人与儿童服用板蓝根更是要慎之又慎。
中药治疗自有一套理论和体系,并非人人都适合某一种药物,应根据体质和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相应的中药。同时,也不主张在感冒前用药预防。感冒有很多种,很难进行药物预防,注射疫苗也只能应对流感,因此应慎重给孩子服用感冒药。
5岁以下儿童易患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具备传染性,因此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孩子会被传染,想用各种措施去预防,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吃抗病毒药物来预防手足口病。然而口服抗病毒药物对预防手足口病没有太大意义。手足口病是经肠道感染的,引起的病毒很多,目前已知的有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且患儿的唾液、粪便、疱疹液中均含有大量病毒,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餐具、奶具、床上用品、贴身衣物等均可造成传播,这也是很多孩子可能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手足口病患者,却也会被感染的原因。对于儿童,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注意卫生和增强免疫力。
(编辑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