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娟 庾向芳
[摘 要]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应建立组织领导机制、管理制度机制、实施保障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和互动交流机制,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22-02
一、分析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
意义
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高低与能否培养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直接的关系。想要建设起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社会实践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政治清醒”。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要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1)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理论上的学习,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2)要组织广大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通过走进企业、走进乡镇的实地调研,让教师切身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对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文化遗址考察,激发感怀先烈、感恩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更好地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近些年,各高校都在深化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思政课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从理论到理论,有的教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偏低,社会实践是思政课教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材料,反哺于理论课堂,用生动的实例阐发课堂理论内容,向青年学生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向学生讲述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优秀党员干部一心为公的鲜活案例。运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多。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以致学生不爱听、不想听或听不懂。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社会阅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提高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提高实践育人的能力。
(四)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
思政理论课向学生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性很强,要把这些理论讲清楚、讲明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思政理论课的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强化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做到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科研的源头在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教师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去了解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意识淡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政课教师比较重视理论课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理念没有得到改变。有一些教师还是认为思政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有一些教师则认为,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变化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最终能通过考试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混为一谈,或者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分离开来,而不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了解课外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教学间的区别。主观认识的局限性,以致一些思想政治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更不注重自身参与社会实践教学。
(二)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目前社会实践存在教师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有部分教师甚至觉得青年学生才是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对象,一般都是教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去做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又或者是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点学生写调研报告,然后学生再交上一篇自己的感想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而主动到企业、社会调研的教师不多,很多教师对社会实践缺乏热情,参与度不够广。
(三)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动机的缺失
目前,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都比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进社会实践,加之,多数高校对教师是否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时间多少以及社会实践结果也没有明确要求,对社会实践取得的优秀成果也没有奖励机制,致使思政课教师把社会实践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严重缺乏社会实践动力。
(四)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不强
对思政课教师而言,社会实践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还要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然而,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基础深厚,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对社会实践之前如何策划、实践中如何调研、实践后如何总结了解得不够深入,实践能力欠佳差。还有一些领导和组织者对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实践没有明确要求。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1)重视的程度不够,一些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还有一些领导和组织者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给教师社会实践明确的指导、有效的组织,影响教师社会实践的有序有效发展。(2)因为平台资源不够充分。思政课教师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得到社会单位或组织的认可和支持,需要社会组织给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但是当前社会上一些单位和组织并不认可思政课教师去参与实践,也不愿意给予支持,这导致教师社会实践的平台受到限制,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大大减少。(3)保障资金不足。教师社会实践需要一定的费用。但是还有个别学校没有落实,导致教师社会实践经费紧张,社会实践无法进行。(4)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缺乏相应的制度,对社会实践没有硬性规定,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教分等缺乏统一要求,实践效果缺乏明确的评估指标。(5)由于高校思政教教师的评估大多都是以科研成果和课堂的教学质量为主,有关教师社会实践没有明文规定,大多数教师因为忙于课堂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没有时间考虑社会实践。
在以上原因中,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健全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重要保障。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建议
为能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持续的、规范的社会实践,各高校要提高认识,要把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地作为教师培养和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长效机制体系。
(一)组织领导机制的构建
为了思政課教师的社会实践能有效开展,建立健全的社会实践领导机制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前提。社会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互相积极配合并负担相应责任。
学校需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副书记(分管教师工作部)以及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担任副组长的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教师工作部、宣传部与教务处等一些相关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层层任务分解,协调各个部门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社会实践予以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另下设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作为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护航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制度机制的构建
建设完整的思政课社会实践配套制度,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阶段,让思政课教师能够有规整制度可以遵循。要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实践的目标、意义以及要求,制订相关的实践计划,以便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能有效开展。规定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社会实践时间、实践学分转换为教学学分的
计算方式、预期目标要求等,用制度为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提供依据、拓展空间。
(三)实施保障机制的构建
学校或学院要为教师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供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开展好社会实践的保证。学校和马院积极搭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和地方上的各级政府、相关的社会团体、基层的街道社区、合作企业、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各高校等进行合作,可通过挂职锻炼、根植基地、兼职交流与开展社会调研等有效途径,相应提供稳定、充足的岗位以供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以及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还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学校要将每年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经费制度化,列入年度预算中,以便思政课教师用于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方面,满足教师社会实践的需求。
(四)考核激励机制的构建
制约着教师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贯通整个社会实践的全方位、规范化的评价体系,使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能有效结合起来,再把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实践单位的评价结合在一起,使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应将教师社会实践纳入教师考核考评体系,在教师职务晋升、评优树模、聘用期间考核加上教师的社会实践的经历与成果等。一般思政课教师在晋升高一级的职务前,都需要有社会实践经历,这些教师中四十岁以下者晋升高级职务必须有累计达到1年以上的社会考察时间。用考核机制引导教师自主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五)互动交流机制的构建
互动交流作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大家交流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采取的形式、搭建的平台等,尤为重要的是高校要建立社会实践交流机制,并定期举行交流会以供思政课教师交流社会实践经验与心得等。研讨社会实践取得的成绩、经验与收获,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改进,为思政课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示范。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