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林
[摘要]玉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玉都被用来形容比较优秀的品质,无论是宁为玉碎还是白璧无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都彰显着高贵、纯洁。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玉雕艺术蓬勃发展,逐渐成为艺术文化中一朵灿烂奇葩。玉雕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与俏色技法具有直接联系。因此,探讨俏色技法具有艺术价值。
[关键词]玉雕;俏色技法;艺术价值
玉石属于重要雕刻资源,一块优良玉石有利于雕刻工匠更好地挖掘其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在玉石雕刻时,雕刻者所选玉石并不是都纯净。自然界中比较纯净的石料可谓是少之又少,许多石料均包含着多种颜色,要让原料散发出生命力,展示出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合理选择雕刻技法。尤其是雕刻时,灵活处理好石料的俏色至关重要,更是展示玉石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俏色技法及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雕俏色技法
事实上,大多数俏色作品都是雕刻家依据自身经验、灵感及艺术积淀创作出来的,因此俏色技法在玉雕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这也是本文探究的重要因素。
(一)选原材料
虽然俏色雕刻是依据玉料自身色彩,因材施雕的雕刻技法。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玉料均可采用俏色技法进行雕刻。用俏色雕刻时,要选择材料,并非所有材料都实用。从俏色玉雕颜色分布来看,多而有序。比如,雕刻大熊猫,所用玉料的白色与黑色部分虽彼此混杂,但呈现出清晰带状分布,—条白—条黑,四肢黑,身体白,黑白不能混杂。如将黑白颜色互相杂糅,极难分清界限,肯定无法雕刻成熊猫的造型。
对俏色雕刻工匠而言,运用俏色技法首先就要进行选料。要选择色彩界限明显、色彩分布有序的玉料,因为这种原料局部特征比较明显,适合通过局部颜色及局部与局部间的关系构思,这样构思难度较小。
(二)选题材
原料选好后,就要依据原料选择题材。选择题材时,必须依据颜色来合理确定俏色的题材。
1.依据颜色分布选定题材
在玉料中,常见的多种颜色玉料有两种,—种是多种颜色分成许多层,颜色与颜色界限清晰、区别明显。还有一种具有一定基本色,而其他颜色就是在基本色上按照区块形式分布,称为局部色。这些局部色具有块状、带状及点状等形态。玉料多层且界线明显,雕刻时就要依据各颜色层次分别设计,然后合理利用颜色与颜色间的过渡带,把各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比如《洗发少女》,该玉料作品较为特殊,从左到右分成黑、红、黑三层。雕刻时,黑色部分构思成少女的长头发,中间肉红色部分构思成半裸的上半身,另一边黑色部分设计成下半身穿的裙裤。在裙裤下面有一小片肉红色,被设计成赤裸的双脚。在这件作品中,肉红色成为两端黑色部分的纽带,把整个作品划分成三大部分,形成统一整体。对这种原料进行俏色,必须要对部分颜色进行塑造,从而体现出俏色技法的“俏”,依据部分颜色的形状和大小差异,可设计出不同构思。由此可见,俏色技法需要结合玉料特质而定,需要雕刻家具有深厚的艺术积淀。
2.依据颜色种类确定题材
虽然俏色过程并没有固定的规律,但依然能总结出一些经验,这些经验针对玉料特定色彩中局部而言,一些比较常用的构思都可借鉴。比如密玉,这种玉料主要有绿色、红色、黑色及白色,确定题材时可以绿色作为基本色,其他三色为局部色,可俏色雕刻成各种蔬果、花卉等植物,而绿色主体部分俏色成植物茎叶,红色俏色成植物花朵,白色俏色成植物果实,黑色俏色成植物上的蝴蝶、小鸟等,通过这种俏色构思,以小衬大,采用局部色体现出基本色,由此产生出比较特别的视觉效果。
(三)雕刻
当选定好石料和题材后,玉石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难以预见。在俏色过程中,必须要灵活运用,针对实况及时调整,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发现裂绺较大,必须要注意躲避、另辟蹊径;裂绺过长过多,不能避免,就要采用遮盖法,顺着裂绺对造型进行调整,也可雕琢成其他东西,将玉料之美尽可能呈现到人们眼前。俏色时,不能只看局部而忽略整体,必须要从整体下手,主次分明,即便局部同样有主次之别,体现出章法。还要重视层次安排,层次与疏密应相辅相成,同时考虑到虚实、疏密及层次等;如果雕刻过密,就会出现拥挤压迫的感觉,太松太疏必定出现空荡无味的效果,一定要处理好疏密相间与穿插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还要虚实相生,不能平均对待,必须要疏密相等;造型上要点、线、面及三维合理进行体现,才能让作品自然舒展,让人感受到艺术美。
二、玉雕俏色技法的艺术价值
在玉雕过程中,雕刻家要能灵活处理玉料中的俏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要拥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事实上,俏色技法的应用、发展及创新,都会真正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这些因素怎样才能提高其艺术价值?笔者结合多年研究谈谈个人体会。
(一)俏色工艺传承
在玉石雕刻过程中,采用俏色能更好地提升玉石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采用俏色能巧妙处理玉石中各种瑕疵,处理一些颜色。比如,一块白色玉石中有一点黑点,如果处理不当就是瑕疵,但采取俏色就能处理这些黑点。俏色工艺主要依据玉石颜色进行雕刻,处理难度比较大。俏色处理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对玉石皮色进行处理,從而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提高艺术价值,这种方法主要使用在和田玉料上,通过表皮与玉石自身的颜色差异展示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另一种是处理玉石的脏色,通过这种处理可将原本粗糙的玉料焕发生机,让作品更生动形象,提高其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处理时主要运用技巧,抓住一个‘巧”字。
(二)俏色工艺发展
事实上,俏色工艺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后来因为社会动荡,逐渐呈下降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俏色工艺再次崭露头角。随着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玉石市场发展日渐成熟,人们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玉石艺术性需求不断增加。而采用俏色处理,能充分利用玉石原料自身的纹理和色泽,巧妙设计和雕刻出作品,这种雕刻形式及技法难度较大。从玉石市场来看,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主要体现在雕刻技法上,而且大多作品都是由俏色技法雕刻而成。
(三)俏色工艺创新
虽然通过俏色工艺确实能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任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要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创作出适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作品,自然俏色工艺也不例外。从俏色工艺发展过程来看,同样在不断创新。从传统俏色处理的玉雕作品来看,虽然很多作品艺术价值较高,但是依然比较传统,尤其是经过俏色雕刻处理的作品,无法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冲击力;而且雕刻题材过于传统,也无法灵活运用俏色技法。在处理过程中,常将原料的俏色挖掉,根本不能充分发挥俏色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最后雕刻的作品缺乏艺术性,自然艺术价值也不高。事实上在俏色处理过程中,应该大胆采用玉石的杂色与俏色,大胆对作品进行设计与雕刻,才能真正俏色出具有视觉冲击的好作品。
从玉石市场来看,玉雕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的首选作品。对玉雕工匠来说,必须要熟练掌握俏色技法,在雕刻中不断增强自身雕刻功底;在玉石雕刻时,理应充分利用原料的各种颜色,巧妙进行俏色,才能真正提高玉雕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胡振林,1976年生于河南省新密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玉雕艺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新密市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