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所在,唯“新”与“深”

2019-02-02 04:1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脊梁论据论点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日前,《闪亮的名字》推出第二季,节目聚焦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战斗英雄”杨根思、“革命女烈士”江竹筠、“糖丸爷爷”顾方舟、“中国数学之神”华罗庚、“中国桥梁专家”梅旸春……在这个和平繁荣的年代里,我们再次仰望这些撑起新中国的脊梁。

材料二: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材料三: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原文呈现

传承脊梁精神

【标题稍显平淡,且纵观全文,“传承”写得太少。】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历史运转,从碎裂的河山到崛起的东方,无数的脊梁撑起了新中国的希望。那么,是否当代就不再需要中国的脊梁了呢?【开篇无论内容还是表达都太过平淡。】

不!即使在今天,我们仍需要“中国的脊梁”,也许不再是舍身求法、为民请命,他们的光耀,也自有存在的意义。【“在今天”,定下了下文的时代范畴,即便提到历史,也应该是为写“今天的脊梁”而服务。“存在的意义”,定下了下文的内容范畴,即“今天的脊梁”有什么意义。这样一来,结合下面第三、四、五段的内容,显然不全是写“今天的脊梁”,所以逻辑上无法观照下文,也无法兼顾材料。】

于乱世中的“脊梁”,支起了倒下的民族;于纷扰中的“脊梁”,立起的何尝不是拼搏的精神?【“乱世”与“纷扰”并不构成时间轴的先后】春秋时代,他们奔走于诸国,游学说教,著书立学,只为寻找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群英争霸,四分五裂的国土,战火纷飞的时代,诸子百家熠熠生辉。他们或奔走为民请命,或于屋中埋头苦干,或舍身求法……中国的文化并未于乱世中消亡,反而因为有他们,中国的脊梁,将文化于乱世中支起,永葆活力。【写纷扰时代中的文化“脊梁”,铺垫过于冗长,例子也显得陈旧,结合材料一和二,可以选择相关论据,更显新颖和贴切】还看今朝,陆谷孙为编写《英汉大词典》穷其一生,立下“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的誓言,于一方陋室寻找两种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身边的人或走或散,只留他,以拼搏的精神与时间赛跑,完成词典的编著。世事纷扰,虽不同于乱世的艰辛,良多的诱惑,却也是无尽的敌人。【一个例子,未能抓住核心,陆谷孙何以成为“脊梁”】正是他们,中国的脊梁,以拼搏与努力,为我们展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欠缺陆谷孙之外的“他们”群像。】

于乱世中的“脊梁”,支起的是倒下的民族;于黑暗中的“脊梁”,是为世人点起的前行的灯火,更是迷惘中战胜自我、攻坚克难的典范。【与上一个论点同质化严重。该分论点可从“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去谈】前有司马迁于狱中写下《史记》,后有北京育儿嫂范雨素于地下室写下“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即使两者的历史时代天壤之别,但他们战胜自我的决心与信念却如此相似。【例子一旧一新,凑在一起类比价值并不突出。范雨素堪称“时代脊梁”吗】还有科学家南仁东,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总少不了他们这样克难攻坚的身影。【南仁东的例子在逻辑上和上文脱节。】

即使暂时落后,又有何妨?只要你不甘落后。即使在最后,又有何惧?只要你仍在奔跑。民族的脊梁,不一定就是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他们可以平凡如你我,可以默默无闻于世,但那种拼搏、战胜自我的勇气与决心,是他们身上不灭的光芒。【本段如果能结合事例谈当代青少年的“脊梁”精神的传承,更能打开文章格局。】

这种不灭的精神与信念,才是民族最坚挺的脊梁。而拥有这种信念的中国人,必会成为自己的脊梁、民族的栋梁。【结尾和开头一样,无功无过。】

问题诊断

本文问题有二:1.不够新颖精当。文章从标题的拟定,到分论点的设置,再到论据的选取,都显得不够“新”“精”。2.不够深入。分论点之间的关联,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联,标题与主体的关联,都未能彰显思辨的亮点。

升格策略

本文需全面升格。首先是文章的结构,对分论点重新进行整合和设置,凸显思辨的层次性,呈现出立意的深度。第二是论据的选择,采撷符合论点、富有新意的论据,个别地方增加集合性的论据,铺陈以强化论证效果。第三,标题、开头、結尾均进行调整润色,使文章的“门面”新颖夺目。

化蝶之作

挺中国脊梁,承薪火荣光

杨宁奕

春秋代序,乾坤万里。从黑暗蒙昧的旧时代,传来鲁迅先生“中国脊梁”之呼唤。斗转星移,岁月枯荣。从碎裂的河山到崛起的东方,无数铮铮铁骨撑起了新中国的希望。河清海晏,傲立四荒。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辈当挺中国脊梁,接过民族精神的薪火,续写中华新的辉煌篇章。

何谓脊梁?

战争频发的时代,老子的道法自然,孔子的仁义礼智,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非攻……他们站在大乱之世,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之道,空前的思想繁荣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空间。中国的文化并未于乱世中消亡,反而因为有他们——中国的脊梁,将文化于乱世中支起,永葆活力。只手双肩济天下,脊梁是精神的传承、匹夫的担当。

在国民党军队严密的火力封锁中,匍匐前进着的是杨根思无畏的身影;在渣滓洞的酷刑下,倔强着江姐瘦削的脊梁;无脊灰的每寸国土之上,凝聚着“糖丸爷爷”顾方舟毕生的心血;取舍之间,“中国数学之神”华罗庚燃烧着炽烈的爱国之光;长江大河之上雄伟跨立的长虹,是梅旸春为新中国撑起的扬眉吐气的胸膛。他们挺起脊梁,眼眸自带火光,在瘦骨嶙峋的国土上毅然站起,在泥泞中执着地跋涉向前。振兴中华,吾辈有责。脊梁是奉献小我、成全大我的风范。

中流脊梁,还看今朝。无偿劳作,虽成无荣。陆谷孙穷其一生,只为编写《英汉大词典》,立下“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的誓言,于一方陋室寻找两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南仁东呕心沥血数十载,化作星辰伴天眼;黄大年“地质宫五楼的灯是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灯火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的脊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国脊梁,从不顾自己“缊袍敝衣”,他们的征途是中国的星辰大海。王尔德说:“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而脊梁,大概就是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以炽烈的目光追寻光芒,发出了时代里的最强音。大国脊梁,或已成苍颜白发,但你是否听见,新的脊梁正拔节生长。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我们青年一代正以坚毅的脚步、有力的臂膀,接过前辈手中的缆绳,拉动中国这艘巨轮驶向更辽阔的远方。当中国航天研发成员的平均年龄已是令世界为之艳羡的三十岁,当地表之下两千多米深处的科研正由一双双年轻的手拂去神秘的面纱,当人工智能已成青年人的长项,正如习主席所说“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你我皆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挺中国脊梁,承九万里长风浩荡。看吾辈气象,传五千年薪火荣光。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1805班学生】

升格点评

修改之后的文章,论据更加新颖丰富,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五段三论式”,立意更加鲜明,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结合更紧密,更融合。文章从标题到结尾,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既紧密关联了题目素材,又在此基础上有质的生发,逻辑层次清晰,从时代的脊梁中切分出四个分论点,避免了空洞的口号式写作。韵律的讲究,整散句的使用,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感染力。

猜你喜欢
脊梁论据论点
党是民族的脊梁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