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
把学习变成了边写作业边卖萌,当“模特”为多款护肤品做推销,镜头前唱唱跳跳来一场歌舞表演……越来越多娃娃模样的主播出现在直播间,“小主播忙着挣钱找成就感,小粉丝忙着花钱刷存在感”的现象突出。
素材解读
对“我的主播未成年”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当下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玩直播”“刷视频”已十分普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理当得到尊重和保障,而把未成年人隔绝于网络环境之外既不明智也不现实。当然,未成年人过早参与直播,又缺乏有效的规范引导,弊端也很明显。比如,去年有小女孩在某平台用“我妈死了”求一万个赞,就是极端个例。观看直播的未成年人也极可能被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内容“帶歪”。因此,对“娃娃直播”进行相应规范,十分必要。
实际上,未成年人参与直播的情形有很多种。从未成年人做主播的目的和影响来看,有的完全出于娱乐放松、展示才艺,有的是为了赚钱出名;有的很好地利用了闲暇时间,有的则影响了学业。“一刀切”地禁止所有未成年人担任网络主播在当前并不可行。
其实,“娃娃直播”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如何规范引导。而对未成年人涉入直播行业按年龄、分阶段做出规范,或许值得考虑。但更重要的是,把好直播内容关,规范引导未成年人直播行为。这离不开个人的理性克己、网络平台的规范审核、家庭的教育沟通、配套的法规措施以及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合力。唯此,才能让“娃娃直播”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健康发展。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9月12日)
适用话题
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 网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