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玉 吕丽徽
1985年9月14—16日,金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依法选举产生了市人大常委会,自此揭开了金华市人大工作的历史篇章。
“三十余载硕果堆,晴川历历尽芳菲。而今借力东风好,八婺征鸿振翅飞……”作为五届、六届人大工作的亲历者,原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世茂深深地有感而发。
回望走过的路,创新是流淌在金华人血液中的基因,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力量源泉。34年来,金华市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以助推“百姓富裕、浙中崛起”为己任,秉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基层和群众“无中生有、点石成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积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加强探索创新,留下了一个个开拓进取、履职尽责的坚实足迹。
地方立法紧扣中心,实现立法高质量
自2015年7月在全省首批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科学立项、精准立法,目前已完成了8部实体法的制定工作。这几年的立法实践证明,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根本是要圍绕中心立良法,充分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真正以良法促发展、促改革、促善治。
2017年10月19日晚上7时许,党的十九大代表集体参观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能够为十九大代表介绍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把金华经验推向全国,我感到很荣幸。” 当天一大早,金东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副主任王瑞良就乘坐高铁赶到了北京展览馆,为晚上的讲解作准备。为促进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金华市制定了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地方性法规——《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今年6月,在《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又部署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助力金华市吹响全域推进垃圾分类的“新号角”,努力打造城乡垃圾分类全国标杆。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场“大考”中,金华市自主开展了《金华市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立法工作,并与《金华市养犬管理规定》《金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金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组合效应”,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立法“组合拳”,营造了凝聚合力、同向发力的良好氛围,助力金华在141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测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几年的立法实践,让金华市人大深刻体会到:地方性法规有机融合、协同互补,“叠加效应”就会更大。
立法实践证明,做好地方立法工作,人大不能唱“独角戏”、不能做“独行侠”,关键要善于借智借力,加强统筹协调,用好立法资源,真正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金华市建立地方立法咨询委员会,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建地方立法研究院,开创了全省校地合作先河。“金华市地方立法研究院的设立,对于加强金华地方立法智库建设、提高地方立法能力具有深远意义。”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锦朝说。
第三方绩效评价,增强监督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新《预算法》把“讲求绩效”作为重要原则。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近年来,金华市创新开展财政专项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工作,推动人大预算监督从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拓展。截至目前,已通过第三方对15个财政专项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共涉及30亿元财政资金,累计提出整改意见约50条,已全部完成整改。
“几年前,我们调研发现一些部门绩效意识不强,预算编制不科学,有些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甚至仓促上马,导致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不理想。”曾在金华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岗位工作了10多年的朱红东说,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每年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工程形象进度完成率仅为40%左右。
人大在这一过程中该如何行使好监督职责? “有人提议,为什么不直接由人大找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胡文君眼前一亮,“借助社会专业力量,人大可以站在更公正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也为人大监督提供了更客观真实的报告。”
由第三方进行评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破除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内部评价的弊端,有效提升了绩效评价的独立性公信力,既解决了人大专业人员有限、专业领域局限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政府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对所有专项资金进行清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探索街道议政会,推进基层民主新实践
街道人大工作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的一大“短板”。2005年开始,金东区人大探索推行街道议政会。这在当时的金华市尚属首次,在全省、全国都是创新之举。金华市人大因势利导,抓住时机把金东区人大街道议政会的经验总结在全市面上推广。从初试破题到建章立制,一步步完善成熟,这项制度走过了14个年头。由于起步早、规范早、实现“全覆盖”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实现了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制度化“议政”,为街道人大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本。据统计,2018年,金华市各街道共审议一般公共预算计划安排10.74亿元;确定重点项目352个,涉及金额125亿元;确定民生实事项目330项,总投资额达142.9亿元。
街道议政会在义乌等地不断植入创新的基因。为了让更多的“洋面孔”发出“洋声音”, 2003年,义乌率先在市两会期间邀请外籍人士代表旁听。经过16年的实践,今年4月,全省首批外籍街道议政会特邀代表在义乌产生,这也是义乌人大街道议政会制度扩容提档的重大举措。“义乌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踏进这片土地,就像回到了家。” 正如不少在义乌多年的外籍人士所说,从政策保障到人文关怀,那些最初循着商机而来的外商,如今正在义乌找到越来越强烈的归属感。邀请外籍人士旁听人代会和街道议政会,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义乌精神,展现了义乌迈向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姿态和胸怀。
代表履职受尊重更给力,架起群众“连心桥”
“代表建议,事事有回应、有落实,让我们受到尊重、受到重视,履职积极性更高了。”全國人大代表黄美媚说:“我们反映的呼声被重视被倾听,能够立刻去办理,让代表感受到自己的履职成果,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为认真梳理和办好代表在人代会审议发言中的“微建议”,从2018年开始,金华市创新开展了代表在人代会上的审议意见“即提即办”“立交立办”工作。政府部门以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姿态,立即进行回复、面商,将代表审议意见反馈好、办理好、落实好,不仅提高了代表履职积极性,也倒逼政府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两次市人代会,共向“一府两院”交办108件代表审议意见,2018年代表反馈满意率98%,2019年代表反馈满意率达100%,受到代表们的广泛点赞。
“停车场的围墙歪歪扭扭,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围墙的裂缝都已经这么长这么宽了,有明显的安全隐患。”“附近居民意见很大,提了多次,还是没有行动。”……约见会伊始,与会人大代表就直接发问,一个个问题被接连抛了出来。从2013年开始,东阳市人大常委会推行代表约见制度,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开展“回头看”“二次交办”和满意度测评,有效地推动有关问题的迅速落实解决。该举措还被评为首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
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主平台。从金华的探索实践看,2004年,金东区赤松镇人大代表自创了人大代表接待室,2005年,因势利导逐步进行推广。2009年,义乌市创新设立了“代表之家”。2014年,根据省里部署全部正式统一更名为“代表联络站”,并加强了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金华市聚焦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把“代表联络站+”作为“金名片”来打造。今年7月,在义乌召开了“四好”代表联络站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深化、对标提档,推进代表联络站由覆盖“全域化”向建设“规范化”、功能“实效化”转变。
“8890,拨拨就灵”,遇到困难、咨询问题、反映建议拨打8890便民服务热线,这几乎成了金华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为让代表们亲身体验,与民众沟通、倾听民意,金华市积极组织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走进8890民情热线,倾听民情呼声,受理市民诉求,促进解决了一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代表联络站+8890民情热线”,已成为闭会期间实现人大代表直接联系人民群众、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一届接着一届干,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30多年风雨兼程,30多年足音铿锵,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紧紧盯牢大事要事和群众关切的急事不放,例如,围绕金华江水环境的保护、对浙中城市群的建设,发挥人大法定职能,持续发力、一抓到底,足以载入史册。
金华江是金华的母亲河,在历史上,金华有“水通南国三千里”之誉。围绕生命之源——水的问题,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一届、二届人大常委会连续发力,有效推动沙畈水库建设的顺利开展;三届、四届接续监督,大力推进沙金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五届以钱塘江流域治理为抓手,以污染源整治为重点,推动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随着金华市率先在全省打响“五水共治”的第一枪,六届人大紧跟作出了《关于加强金华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明确提出消灭黑臭支流的具体目标,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明确治水目标,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向全市人大代表发出“投身‘五水共治、建设美丽金华”倡议书,发动和组织全市9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投身“五水共治”,迅速掀起了全民治水的高潮。七届人大开局之初,《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把“河长制”上升到法治高度,全面推进治水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金华市连续5年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为金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让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打造全省第四大都市区,是金华人民孜孜以求的“金华梦”。1991年市委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浙中小城市群”目标,2000年提出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2005年提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2008年,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合力共建浙中城市群成为代表们共同聚焦的主题,纷纷要求作出决议推动浙中城市群发展。2011年,金华市作出关于加快推进浙中城市群规划实施的决议,并督促政府加快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把《浙江省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促进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二类立法计划。2017年,作出关于加快推进“三条廊道”建设的决议,为助力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民意支撑和制度保障。
三十多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守正创新,通过办好一桩桩实事、做好一件件好事,有效践行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谋福祉的根本宗旨,树立了为民履职、为民尽责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