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理论的高校内部审计研究

2019-02-01 05:20程敏
财会学习 2019年3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内部审计

程敏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随着持续增长的高等教育投入,高校规模及学科范围不断扩大,其内部审计范围也同步拓展,随之内部审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然后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针对性提出高校内审问题的改善措施,目的是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效益。

关键词:风险导向;高校;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高校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当前各高校内部审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相关学者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基于风险导向理论被全面推广,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岗位职业基本要求,持职业谨慎态度,始终关注审计风险,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审计重点,并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程序。基于风险导向理论的高校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促进高校的健康持久发展。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

(一)内部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各大高校规模和学科范围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持续上升,内部审计范围也同步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包括对贯彻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及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对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对专项的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等等[1]。高校内部审计业务是适应新时代发展、新环境变化的审计业务,增加了政策导向性业务和阶段性业务,而这些增加的业务涉及种类较多同时金额较大,导致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2]。

(二)内部审计风险增加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制度风险、审计执行风险、技术手段风险、人员廉政风险、独立性风险等,具体表现为: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或者未按制度严格执行、没有谨慎的审计态度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因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问题导致审计不到位、因监督制约不足导致的审计人员徇私舞弊风险等,同时高校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各层级均可参与经济运营及科研项目研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职能机构,对各层级尤其是高层级开展内部审计时,独立性亦不足,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风险意识存在不足

各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内部审计采取的方式目前仍以传统的审计方式为主,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方式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基于风险导向理论认为内部审计必须要始终坚持职业怀疑的态度,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以财务类审计、内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基本建设类审计居多,主要靠查阅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会议纪要、经济合同以及其他书面鉴证资料进行核查;主动评估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较少;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参与的审计少;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分析较少;对项目产出结果的绩效评价审计较少,对高校整体战略风险的关注不够。

(二)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表现在部分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影响范围比较广,有效的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减轻内部审计工作量,还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益、彰显审计成效。如: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虽然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执行不到位,在实际审计中,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去落实;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不够等等。事实上,内部审计部门对一个单位的经济管理和其他综合管理来说是一个增值部门,覆盖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更是对事前和事中项目进行了很好的控制监督。所以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不利于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实施。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审计力度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电算化得到普遍运用,那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同样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全程追踪,同样也能进行实时审计[3]。目前很多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尚未与单位各类信息系统及财务系统进行联网,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够深入,信息化操作技能尚不够熟练,不能有效的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开展日常监督(如敏感财务信息、大额异常财务支出的预警系统)和专项审计监督(实时联网或账套导入审计)。

(四)部分审计结果尚未得到充分运用

在不少高校依然存在重审计、轻整改;重处罚、轻问责的现象,如果审计报告结果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则审计报告的作用减弱,起不到督促整改、举一反三、惩戒警醒的作用。

(五)审计力量存在不足,专业水平不够全面

高校内部审计力量普遍不足,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构成也不全面。因为事业单位的编制限制,导致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偏少,人员构成中财务和审计专业人员偏多,信息技术和基本建设的专业人才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覆盖范围的深度和广度。

三、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增强审计风险评估意识

风险导向理论的内部审计要求充分了解审计各种事项,不仅要关注事后监督,还要在事前和事中充分的参与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确定主要风险领域[4]。如:在建设项目风险评估中,要关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岗位(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概预算编制与审计、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是否相互分离。在合同审计中,要关注有无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是否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对合同履行有无有效监控,合同纠纷有无有效控制等。在政府采购风险评估中,要关注采购预算与计划的管理,政府采购活動是否规范,采购档案保管等。在预算业务风险控制中,要关注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以及决算与评价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在收入支出业务风险控制中,要关注收入业务是否实施归口管理、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票据管理和印章管理是否健全、支出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标准、支出的审核审批权限等。

(二)拓宽审计范围,关注内部控制环节

内部审计应当要着眼于服务高校战略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拓展审计范围。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效益审计、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审计,特别是重视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将直接影响到单位各项风险的高低,如果一个单位重视内部控制,则其对应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等风险也会随之降低,特别是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程序,如果得到有效的建立和执行,则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及效益。

(三)加快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

充分利用信息化整合内部审计系统与单位运营系统、财务系统,将信息化手段作为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嵌入内部审計业务流程中,实现内部审计系统与单位其他各类系统的信息数据共享和实时监督。

(四)加强监督,强化结果运用

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一是可以开展后续审计,对被审计对象的整改措施及效果进行检查;二是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被审计对象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内部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等工作机制。

(五)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注重专业结构搭配,提升综合素质,为内部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打造人才资源,一方面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如:以审代培、实例剖析等,提高综合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结语

基于风险导向理论,高校在内部审计上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表现在风险意识存在不足,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信息化手段不够、审计结果尚未得到充分运用、人员力量不足。所以可以从增强审计风险评估意识、关注内部控制、加快建设信息化系统、强化结果运用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Z].2018-01-12.

[2]李志强.基于新规范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理论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 (16):64-65.

[3]吕同斌.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导向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 (8):110-112.

[4]张玉,罗路,彭臻.高校内部审计履责的新任务与新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 (12):9-11.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内部审计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关于降低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研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