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
[提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为了解西湖区原住民生活状况,依据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原住民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生活品质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等四个维度设计《西湖区三镇原住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对西湖区三墩镇三个代表性的村落实施问卷调查,并从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等三个方面予以呈现,论述原住民生活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的改进方案,以助力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原住民;现状及对策;三墩镇
基金项目:杭州市西湖区社科联2018年重点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H18ZD03)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2月4日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发展方针。西湖区三墩镇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坚决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农村改革,致力于打造“秀丽田园风光、优美人居环境、和谐乡邻关系、富足小康生活”美丽乡村。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墩镇原住居民物质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生活品质改善状况调查和乡村生态经济与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深刻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三墩的政策建议。
(一)调查工具。项目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与西湖区三墩镇实际,使用自主编制的《西湖区三镇原住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工具。调查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数、劳动力人数;第二部分是从原住民物质生活(9项)、文化生活(6项)、生活品质提升(6项)、集体经济发展(7项)四个维度进行问题的设计,其中包括单选与多选。
在问卷编制过程中,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项目组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征求意见,对所调查村落进行实地的考察,并组织讨论会3次,进行了4次修改,最后共同研究并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
(二)调查抽样。项目组依据重点调查的原则,对西湖区三墩镇三个代表性行政村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纸质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约为72%。
(三)分析方法。项目组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三墩镇原住民物质生活状况。反映三墩镇原住民物质生活状况的指标主要是原住居民户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原住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被调查原住居民每户家庭总收入在11万~13万元和15万元以上的最多,均占到了20%;13万~15万元占了18%;5万元以下最少,仅占8%。家庭总收入的中位数约为13万。二是影响收入增长的因素。影响三墩镇原住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户主的文化程度、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等。三是原住居民家庭的支出情况。有31.65%的居民家庭月基本生活支出为2,000~3,000元,有45.57%的居民家庭月基本生活支出为3,000~5,000元。户均月基本支出达到4,121元。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主要支出项目集中在日常支出、子女教育的费用与卫生医疗的费用等三个方面。
(二)三墩镇原住民文化生活状况。反映三墩镇原住民文化生活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原住居民每年的旅游情况和休闲活动情况。一是原住居民的旅游情况。调查显示,有46.8%的居民没有外出旅行的安排,而有旅行安排的家庭中,84戶家庭旅游次数是一年一次,半年一次的农户有60户;二是原住居民的文化休闲情况。有44.23%的原住居民将散步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虽然选择瑜伽的人数极少(仅有6户),但也慢慢开始出现在居民的休闲活动时间中。在影响文化生活状况的因素调查中,个人因素占55%,文化市场与文化基础设施因素占44%。
(三)三墩镇乡村人生活品质状况。衡量三墩镇原住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居民社会保障情况、出行方式、居住环境满意度和政府的就业服务等。一是原住居民的社会保障情况。有205户居民表示目前已经得到部分社会保障,其中有131户农户表示受益最多的是医疗保险方面的保障,未来居民最渴望的社会保障主要集中在基本养老保险与大病医疗保险这两个方面,分别有212户和64户。二是原住居民的出行方式。有196户居民选择私家车出行,剩下的则是通过共享车辆、公交车和地铁出行,表明居民私家车的拥有量虽然比较高,但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三是原住居民的居住环境满意度。有62%的居民对现有居住环境表示满意。在38%不满意的居民中,对于交通条件不满意的有93户;对室内健身设施、绿化设施、村容村貌这三个方面不满意的均在50户左右;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有95%的居民已经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四是原住居民对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意愿。绝大多数居民渴望得到政府免费的就业培训指导,其中有68.7%的居民认为就业培训对其再就业是十分必要的。
(四)三墩镇乡村生态经济与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衡量三墩镇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主要反映在居民对未来发展乡村经济的意愿和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方面。一是关于未来发展乡村经济的意愿情况。有166户居民表示希望政府投资或吸引外资投资旅游项目,有110户居民表示希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69户居民表示希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有81%的居民都对西湖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表示满意,其中50.48%的居民认为政府支持是最关键因素。在对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调查中,有64.75%的居民认为需要依靠政府项目的支持与国家政策的引导;而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居民自身的努力方向调查中,39%的居民认为自己能够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响应政府实施的新政策,35.6%的居民认为能够提高自身素养(从爱护环境开始),18.8%的居民认为能够发挥主人公精神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一)调查结论。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项目组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三墩镇原住居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持续改善。在西湖区三墩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对原住居民土地的全域整治,使居民获得丰厚的拆迁补偿与回迁福利,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此外,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家庭消费层级也在不断提升。
2、三墩镇原住居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西湖区政府与三墩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被调查的村落都已建成相应的文化礼堂和配套的健身设施。此外,各村落会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丰富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如篮球比赛、广场舞大赛及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等。
3、三墩镇原住居民的生活品质有效提升。在政府与原住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被调查村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居民的大力肯定,尤其是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成效显著。此外,绝大多数的原住居民都已获得部分社会保障,只有在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险方面还未达到居民预期。
4、三墩镇乡村集体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三墩镇作为西湖区乡村旅游的重要板块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通过融合本地农业文化与台湾风情,政府重点建设了“兰里景区”,使得景区所在的绕城村与华联村从过去脏乱差的城郊乡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目前,已完成10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11处台湾风情街的货柜屋建设、1,500亩农田绿肥播撒及68亩花海种植工作,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运动养生、乡村民宿、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综合园区初具轮廓。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项目组还初步发现存在的问题。
1、合适的就业岗位与家庭收入来源有待于进一步拓展。调查结果显示,51%的居民都把在杭州市范围内务工所得的基本收入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少数的居民通过房租所得与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而在影响居民收入来源的调查中,28.6%的居民表示自身文化水平过低影响了家庭收入,排在了首位。在就业技能匮乏的情况下,居民势必不具备就业的竞争优势,难以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影响三墩镇原住居民的收入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2、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活动形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调查结果显示,可能受工作方面的影响,71%的居民缺乏充足的休闲时间,29%的居民最普遍的休闲方式是散步。在影响居民文化休闲行为的因素方面,有近44%的居民认为主要是文化基础设施发达程度和文化市场的氛围。另外,从被调查的居民所渴望得到的文化产业支持方面,有将近50%的居民认为政府还应继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虽然近期西湖区政府在周边新建了多个文化基础设施包括文化礼堂、小剧院、社区健身娱乐设施等,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和活动形式,但是仍有近39%的居民希望区镇政府进一步加大组织力度,提供更多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
3、原住民的社会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10.3%的居民不清楚或者完全没有得到医疗保障,且有67.1%的居民未来最希望得到的社会保障是基本养老保险,20.3%的居民选择大病医疗保险,表明居民非常希望得到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居民对未来社会保障的多元化需求与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的社会保障项目存在一定差距。
4、集体经济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旅游項目的开展伴随大量游客的进入,居民周边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等的短板日益凸显。近60%的居民表示政府部门应加大与乡村旅游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有52.5%的居民希望政府投资或吸引外资投资旅游项目,有34.8%的居民希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充分发挥农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力军的作用。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居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以居民为主体,尊重居民的意愿。借鉴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按照 “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经过 “五议两公开”程序,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达到群众满意。同时,提高居民自身素养,包括品德素养、文化素养等。除此之外,鼓励居民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从基层群众的眼中、生活中、体会中了解真正的美丽乡村进程,加速乡村振兴。
(二)为原住民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由于三墩镇原住居民的土地都以出租的形式流转出去,居民只能外出求职就业,迫切需要获得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此外,居民更多地希望政府能引进一些资本发展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或者将流转出去的土地可以与一些农业集团签订合约,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首先,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使文化设施能够满足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便民超市等乡村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如文化礼堂、健身场所等有利于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其次,文化场所建设后,要制定健全的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合理、灵活地安排活动开放时间,提高乡村现有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并且多派一些文化艺术人才到乡村中去,给村民们宣传并指导美丽乡村文化的建设,使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村镇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文化节、文化活动日,并在传统文化节日上举办一些当地特色活动。发挥文化人才的带头作用,带动村民的积极性,将文化渗透在生活之中,从而丰富村民精神世界,提高幸福感和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乡村建设中。
(四)加大居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三墩镇原住民的社会保障是关系到原住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可以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提供更大力度的财政支持确保资金支持能落到实处。
(五)大力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建设与集体经济。打造原生态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三墩镇在进行村庄美丽建设的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以“兰里景区”为典范,各村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乡村文化建设原则,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不同的地域特色、人文特点和文化内涵,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业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农民的财富收入。一是加大上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建设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各类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支持,考虑打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来发展乡村经济,大力推广“农业+”、“文化+”、“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项目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除了把土地流转给外地承包商用于农业开发的思路外,还应拓宽发展思路,如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综合园进行深度开发。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程,以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绿色美丽经济为重点。让农业开发的利益更多地留在本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来反哺美丽乡村建设。
[1]钱雪华,石方梅.津市市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作物研究,2018(7).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
[3]杨晓蔚.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政策瞭望,2012(9).
[4]顾益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N].浙江日报,20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