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毛蜜 贵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城市在交通基础建设方面都过了最鼎盛的时期,其发展的趋势已经趋于平缓,不在有更多数量的新桥建设,已有的桥梁目前阶段大多数都处于中期或后期,这样的一个统计结果表明,现役桥梁将会面临诸多病害出现,其维护费用也必然很多。
已有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服役的桥梁当中部分已被评为危桥,然而更多的桥梁其本身已经出现了部分构件的老化、损坏。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这些桥梁的使用寿命及功能要求,最重要的是对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其实,人们早已经不再过多的追求新的桥梁结构形式,而是更多的去关注桥梁本身的使用寿命和建造质量。如何对现有的问题桥梁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当下人们着重关注的,也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1)对已建桥梁的工作状况以及服役过程中承受实际荷载的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对该桥的使用以及修复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2)对桥梁的相关结构进行检测,复核该桥结构的可靠性;
(3)对涉及桥梁的全部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便于后期桥梁检修或复检使用,不仅规范化,并且可节约大量时间;
(4)对桥梁原有的建造质量和结构可靠性的审查,便于对该桥梁后期的评定工作,同时也为了该桥结构加固工程的创新设计和创新检测方法通过基础;
圬工拱桥的这种结构存在时间比较早,由于其桥梁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该桥梁结构形式对基础要求以及桥梁墩台的承载能力要求极高。这也使得该桥在建造过程、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进而使得该桥后期容易出现病害。
(1)桥梁拱圈的实际强度未达到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
(2)实际荷载在桥梁拱圈上出现不均匀分布现象;
(3)桥梁拱圈上部结构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是部分区域施工,导致荷载不均分布;
(4)桥梁拱圈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材料质量较差、施工工艺比较低,未能满足建设要求;
(5)桥梁建设过程中支架搭设不稳,或者在拆卸支架时出现不对称拆卸,或者是未到拆卸支架时拆卸支架。
(1)桥梁的拱脚处发生较为明显的水平移动,桥梁的矢跨比逐渐减小;
(2)桥梁拱顶出现过大的位移,桥身出现裂缝,并且裂缝持续延伸,有可能致使桥梁拱顶出现严重的掉块;
(3)桥面出现过度弯曲,桥梁跨中部位出现过大的持续下移现象;
(4)桥台的基础不稳定,出现沉降不均匀现象等病害。
(1)拱圈部位出现裂缝,原因在于桥梁拱圈部位形成的拉应力过大,大于其抗拉强度值;
(2)拱圈上部的侧墙出现了明显的鼓胀现象,其一是由于构建侧墙的材料由于其内部积水发生鼓胀,其二是由于上部荷载过大,对其产生过大挤压所致;
(3)桥梁拱圈由于曝露于风、雨、阳光中,极易发生风蚀、侵蚀、风化,会对其表面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1)首先对裂缝所处部位详细记录,因为不同部位的裂缝对桥梁结构本身的影响程度不同,故需针对不同部位裂缝的分布情况、朝向、长度密度、深度、宽度、数量密度等开展研究;
(2)通过对上述(1)中裂缝情况研究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裂缝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进行判断。
桥梁墩台、基础经过一定年限的服役后,由于桥梁自重、外部荷载以及各种不同的其他因素影响下,其自身将会产生不同的损坏,也伴随着不同的病害出现。较为常见的就是桥梁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侧倾和水平移动等。
由于桥梁各构件间紧密相连,桥梁墩台、基础若出现相应问题,必会对桥梁上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故而下部结构出现问题后,在对其查明原因的同时,也应当对其病害区进行处理,并对其他部位进行检测,避免出现更大的破坏。
已建桥梁在服役一定期限后,其自身将会显现承载力不足,这样的结果将直接降低桥梁的安全性。基于已有研究发现,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众多,主要有:
(1)桥梁本身的设计有误,其结构形式的设置不符合要求,所构设的基础、构造不合理;
(2)桥梁设计前期对该桥的工作标准设置过低,没有很好的预估该桥在该区域内的最大通行荷载,并且没有预留桥梁修缮增加的恒载,这将导致桥梁服役期间总是处于超载工作;
(3)施工工艺未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论是材料、构件尺寸,还是前期养护等都未达到有关要求;
(4)桥梁长期服役后,外在的自然因素对桥梁本身的各构件都将产生大小不一的侵蚀影响;
综上研究表明,对于桥梁本身的质量问题的研究应当综合分析其用途、承载能力的大小以及所展现的价值。
本文基于对圬工拱桥的检测、加固等展开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对各影响因素深入剖析,进一步研究桥梁折旧影响因素,目的在于可以为病害桥梁的处治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其提供依据。这过程中所要求的不是盲目采用各种处理方式,而是要寻求更为经济、高效的办法。其中就包括病害桥梁处治阶段的设计和施工。通过对桥梁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研究后,才能使得桥梁的服役能力得到本质提升。这也进一步表明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