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玉皇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9-02-01 04:27李慧敏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文物管理所宁夏石嘴山7534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绿地景区景观

文/李慧敏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文物管理所 宁夏石嘴山 753400

1、规划范围

1.1 用地位置

玉皇阁景区北距首府银川57km,南距内蒙乌海135km,西距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人武口22km,东距黄河17km

1.2 规划范围

规划中心区(玉皇阁景区)位于平罗县城关镇北,西——临界于109国道,东----接县城主干道,是由道路围合的用地,属于城市规划用地G类中G1中类的公园、公共绿地,其中玉皇阁属于C大类C9中类的文物古迹用地。规划区总占地面积36000m2。

2、现状分析

2.1 景源价值

玉皇阁景区在风景资源评价分类中属人文景源,其中涵括园景、建筑和风物等人文景源。第一园景,是一现代公园,即指平罗公园,兴建于1985年;第二建筑,是一宗教建筑玉皇阁,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风物,是宗教民俗活动,近年来在景区内已逐渐形成具有固定时间、固定程式和一定规模的宗教民俗庙会活动。以上三项使玉皇阁景区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历史价值、游憩价值。

2.2 建设现状

2007年至2008年经过整体维修,景区内建筑布局受功能影响呈南密北疏,集中在玉皇阁外围:接临玉皇阁南向延伸附属仿古房左右各五间。西南角兴建佛教寺院,东南角保留斋饭房。拆除北面仿古营业房改建围墙,东大门去留未定。景区内建筑面积占到50%以上,剩余用地分布零散,其中水体占10%,绿地占20%,道路占10%,其他水泥硬化场地占10%。在水体、假山、树木的分隔下,道路分布缺乏有机联系,地形空间零散,受固定旅游接待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整体环境状况和景观形象欠佳,将影响今后景区星级旅游品牌的巩固和提升。

3、规划依据

3.1 基本法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泫》

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2 专业标准与规范

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90)建标字第322号

②《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③《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④《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价与划分》GB/T17752003

3.3 相关法规文件

①《平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②《平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4、用地布局

根据规划发展目标与场地的现实状况,将规划范围内功能分区可以概括为:一核、二环、六片区。主要集中办公、游览、休闲、游憩、观赏、餐娱等功能,各部分区即独立运行又有机联系。

4.1 “一核”

以玉皇阁为核心,建立宗教礼仪体验、文物陈列展览、导游讲解、旅游纪念品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消费中心。

4.2 “二环”

指可循环往复的交通环线:消防及观景大道和有机联系各功能区的园内道路。

4.3 “六片区”

1.入口广场区:包括碑廊、留名墙、观景楼、静思泉、南大门置侧硬化区及右侧绿地、斋房。

2.宗教文化区:包括:玉皇阁、观音平台、佛教寺院、玉佛殿。

3.旅游购物区:玉皇阁附属院落。

4.管理服务区:在玉皇阁原东大门用地范围内新建办公楼、医务中心、后勤用房、厕所等,除办公楼为一座二层建筑外,其余均为平房仿古建筑。

5.亲水休闲区:包括人工湖、长廊、龙山、围湖绿地。

6.植物观赏区:包括玉皇阁东、两、北三侧密林绿地。

5、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5.1 道路系统

本景区地面交通由西南方向109省道引入,景区内依建筑布局采用环型系统贯穿全部用地,详见图示

5.2 停车场

主停牛场在南大门附近,总停车位=100车位。

5.3 公交场站

公交站位于东南方向县城主干道,方便游人集散

5.4 道路宽度

共分四级:玉皇阁消防通道及景观大道路面宽10米,铺地材料为石料;游憩型干道路面宽4米,铺地材料为石料;次级游园路路面宽2.5米,铺地材料为釉面砖;健身步道宽1.8米,铺地材料为卵石加石板。

6、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6.1 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植物材料的使用除营造春化、夏绿、秋叶、冬青的季相景观外,还心与古建筑、景观小品及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兼具遮敞、引导、烘托等功能

6.1.1 季相景观

丰富的色彩和层次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具体配置情况如下:构成主要林冠线的乔木利用了垂柳、丁香、国槐、合欢、金枝国槐、白蜡、香椿、紫叶李、山桃、碧桃、丝棉木、云杉、圆桧、侧柏、油松、雪松等,成为景区内的骨干树种;花灌木作为乔木的陪衬,增加绿化层次,主要利用了:红瑞木、龙桑、木槿、珍珠梅、榆叶梅、女贞、锦带、爬地柏、五叶地锦等,根据具体的绿地条件合理搭配。地被植物主要采用草坪、芍药、牡丹、九月菊、矮牵牛、千屈菜、金叶莸等

6.1.2 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基部忌裸露,可采用植物材料进行处理:使用具有特殊含义的树种烘托建筑所独有的文化氛围:高大植物林冠线可做建筑饿衬托背景。

6.1.3 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在植物种植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土旨和精神内涵,也可以缓和或者消除园林建筑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的不相称的矛盾。

6.1.4 山林密植地

玉皇阁东、西、北三侧现有整片绿地,是景区内现有最大面积的绿地,在被分隔的很零散的园内环境中是很难得的,因此在设计中予以保留,在保留现状树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布局、树种搭配,营造防风林、疏林及密林等林地,营造宗教阳林的山林效果,充分发挥植被在四季及太阳、阴影、雨、雪、雾等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季相变化,满足游人的视觉景观需求。

6.2 景观小品及空间设计

6.2.1 风格定位

根据规划目标与实地风土环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及传统园林是整个景区的主导风格(这种风格以建成的人门为代表),其中坡檐顶、卷筒瓦是其主要的风貌特征。景观小品在设计、选材上注重文化理念,将宗教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山、水这两个基木要素入手,运用建筑点、线、面相结合设计手法,将静态建筑生动化。点就是布局在区域内的假山、花架廊、小涌泉及其他小品,线就是纵横交错的道路,面就是指广场、湖面、及大片绿地。建筑与园林景观小品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和谐的旅游环境。

6.2.2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以玉皇阁和铜制观音像作为闰体构筑物,碑廊、留名墙、易经书简景观小品、原山门楼石制基座表面凿刻具有本地文化的经义,是体现宗教文化内涵的主要造景手法,应季应景的节日花坛和观音像平台的台阶打破广场单一的甲面特征,软化了广场的矩形棱角,广场内预留景观大树与休息座椅给人流提供足够的滞留空间。

6.2.3 碑廊

此小品为解决入口广场通往佛教寺院的交通及现有十块功德碑永久性放置位置而设,将围墙至土山的距离拓宽至三十米,功德碑入墙,上部修筑半廊檐,在功德碑的基础上增加书法篆刻石碑,内容以佛教经典偈语为丰,碑廊可赏、可坐、可游、可通行,使南大门与佛教寺院的建筑部分有机衔接,同时也能解决大庙会期间游客流量高峰期滞留拥堵的问题。

6.2.4 留名墙

留名墙位于观音平台下北向草坡下,由于玉皇阁及佛教寺院的宗教氛围浓郁,众多善男信女为景区内的各类修葺工程捐助善款,为铭记善良信众的功德,开辟留名区,设留名墙,营造团结向上、振奋精神的主题景观。材质取玻璃或青砖,拚弃厚重石碑,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达到占地面积小、留名集中、主题鲜明、具有可识别性的目的。

6.2.5 朔方亭静坐观赏区

朔方亭组团绿地,通过步行道路与消防通道有效渗透整体空间,与园内树木围合出不同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及公共空间,引导游人有机会聚集到一起,闲坐并观察其它行人,所谓“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我”,也就是说被动与主动并存的社会交往是极其重要的,既然走出户外就是要满足与外界交往的需求,否则还不如坐在家里。

7、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一个设施完善的旅游区应该包括商业、饮食设施、文娱设施、体育设施,管理与医疗设施、住宿设施以及设备和维护用房、照明、解说设施等内容。现据玉皇阁景区的实际,对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做进一步完善。

7.1 游览设施

① 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有特色,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标牌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图案样式采用国际通行的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汉语和拼写规范、符合英语习惯书写规范的中共双语文字标识。

② 印制更新2013版导游图、导游材料、综合画册、音像制品等公众信息资料,内容丰富,制作良好。

③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有特色,有艺术感,符合GB/T10001.1的规定。

④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与景观设计风格统一,依据功能区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数量充足。

7.2 旅游安全

① 宗教民俗庙会活动中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餐具配备消毒设施,保证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

② 景区内提供邮政纪念服务。在南大门出入口处设置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③ 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室内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设置在干燥、通风的常温场所。在其周围留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远离灌木杂草。玉皇阁现场照明设置专用回路,备有漏电保护装置,灯具金属外必须作接零保护。

④ 景区内消防泵站、灭火器等设施完善,在景区管理上认真执行文物、旅游、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同时继续完善防火安全保卫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保障游客旅游安全。

猜你喜欢
绿地景区景观
景观别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