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越来越被国家所提倡、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实施的当代中国,培育“双创型”农民已经成为进行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双创型”农民的培育虽然正在逐步展开,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本文将分析“双创型”农民培育的现状、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双创型”农民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双创型”农民;培育现状;对策
党和国家一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高度重视,相继提出了相关政策与方针,甚至将十九大会议中所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写入了党章。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参与,更离不开人才的带动,因此需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力和领导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双创型”农民的培育,可以尽快带领农村摆脱经济发展困境,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 “双创型”农民的培育现状
(一) 各项有利条件助推“双创型”农民的培育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为“双创型”农民的培育提供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同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民的技术创新、自主创业创造了充足的条件;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地融入各行各业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帮助农民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农民创新思维,并为农民进入电商和实体经济,与各行各业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
(二) 实施农民“双创”教育存在多重阻碍
1. 农村青壮劳动力和各类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走在我省前列,导致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流动到城市中寻找工作,造成农村中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空心化”的现象。另外,本地工匠、大学生等人才外流的比例较高,使得农民“双创”教育工作在我地难以正常开展。
2. 农民的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低
为了培养“双创型”农民,首先要使农民对创新创业有足够的了解和兴趣,然而现状是,由于农村发展的路径依赖,大多数农民仍然更加习惯于“简单易学”型的工作,比如从事小农业生产,或者外出打工,或者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赚取固定工资。其次,创新创业对于相对保守持旧的农民来说,他们难以承受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目前农村的大多数农民的创新创业意识都较低。
3. 农民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创新创业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配合,农民即使有了主动创新创业的意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难免有些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利用好网络力量,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自主创业之路。而很多农民缺乏经商技能和经验,在创业时比较难以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市场行情,普遍存在从众、跟风心理,也没有品牌意识,不能用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宣传与销售自己的产品,且农民的创业经常容易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缺乏现代性的商业手段,很难获得成功。
(三) 培育模式不恰当,与实践脱节
促进农民创新创业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上,但在培育“双创型”农民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和单位只是简单地走流程,过于形式化。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尊重、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造成授课内容大而空;在授课方式上,也只是简单地灌输式讲授,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农民参加培训时没有兴趣听讲,没有实际的收获感,在学习之后又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 缺乏完备的培育管理体系、组织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
政府、学校及相关社会团体往往单兵作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农民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绝大多数老师非成人教育专业毕业,基本上不具备“双创”知识和能力,又缺乏到企业及相关单位实习的经验;专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活动难以组织。因此,农民“双创”教育是零散的、低效的、不系统的,不具有可持续性。这样与我们想要打造“双创型”农民的目标相去甚远。
二、 “双创型”农民的培育对策
(一) 抓住有利条件,加快人才培育
政府在进行“双创型”农民的培育时,应当利用好当前的有利条件,在政策允许和支持的范围内,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和技术指导。重视本地龙头企业和技术人才,带动农民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鼓励农民发掘本地特色,带领专家开展入户调研,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和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激励农民投身创新创业,辐射周边农民就业。
(二) 激发主体意识,促进乡村振兴
开展“双创型”农民的培育,首先,要做好人才引流工作,号召、激励农村外出就业的青壮年能工巧匠、大学生、留学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就业创业、投身乡村建设。由当地政府、人社局等部门广泛地组织本地的优秀企业家、农业商业专家,以及农民中的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为农民进行培训。这些从城市回归到农村的农民在城市中开阔了眼界,积攒了人脉,鼓励这些回乡农民将自己在城市中所见识和学习到的新技术、新思路传授给广大的农民,帮助农民学习和了解外部世界的新發展,不断更新和拓展培育内容,让农民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能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去。其次,提倡农民另辟蹊径,在“干中学”,边学边做,培育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农民创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条件。
(三) 确立全面可持续的培育模式
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双创培育工作时,一定要有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眼光。在开设培育课程时,不能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农民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创业案例,从而能够吸收有益经验,并且能在实践中将所学到的经验深化,为未来的创新及创业实践提供帮助,从种植技术、市场营销、法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升农民的知识面和“双创”技能;在讲课的方式上,要注意开发多种形式,如报告会、基地实践等,不能只让报告人在台上讲授,应当鼓励农民主动地提出问题,真正地参与进来。
(四)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
政府对农民“双创”教育工作应积极作为,要在农民“双创”教育方面给予专项经费投入,可以联合相关学校和企业,在乡村举办知识技能竞赛等有针对性的活动,既可以扩大宣传,也可以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满意度。政府还要在农民的创业实践准备和后续发展中都及时提供服务、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为加强“双创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学校可组织教师进行知识及技能培训,到相关企业、单位实践,切实提升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度。还要从创业项目选择、创业流程、管理、营销、实习等方面,跟踪指导农民双创活动,提升双创成功率与获得感。
三、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政府和相关学校应当抓住有利的现实条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农民培育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创新举措,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为本地开创具有特色的、可持续的“三农”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74-80+139.
[2]刘黎昂,赵水民.“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8):563-567.
作者简介:
何小梅,中小学二级,江苏省海安市,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