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2019-01-31 09:01刘拥军
中学语文 2019年36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课堂教育

刘拥军

课改已经持续二十多年,但总给人感觉课改是轰轰烈烈,课堂却波澜不惊! 究其原因有二:一则是习惯性思维的顽固,二则是课改裹挟了太多的功利色彩。

这就使得不少基层教师对课改产生了质疑。归结起来有这样几种典型看法:1.教无定法,任何教育方式都会出人才;2.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灌输式”,我们不能一概否认;3.民主式教育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4.课改只关注教学忽视教育,也即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质量,忽视学生的德育素质;5.课改成功的案例都是在独特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个案,难以复制……

这些看法不能说毫无道理,事实上也反映了前段时间少数课改单位的急功近利的情况。好在课改倡导者对阻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及时修正课改推动的策略。近期不少课改方面的专家学者回应了反对者的质疑:1.教无定法是对的,但教学一定有法,“课改”就是要探寻更为高效的教育方法,且“课改”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只有整体素养的提高才能造就更多的精英;2.“灌输式”教育固然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一味的灌输显然是不正确的,“课改”就要推进教育方式的多元化;3.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不适用中国国情显然是无稽之谈;4.教学与教育是不可分开的,优良高效的教学课堂正是德育养成教育的主阵地;5.课改成功案例确有其自身独特的时空背景,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当然值得研究和推广。

不管争论如何激烈,课改的硬核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路径应是“合作探究”,目的应是“自主学习”。因此在进行《壶口瀑布》的教学时,笔者就紧扣“限时授课、合作探究、踊跃展示”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设计了“自主合作学习学程单”,希望学生能全程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程单”由“学习目标”“预习感知”“课堂学习”“学习所得”四个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定预期学习目标,试图以此实现学生有目的的学。“预习感知”则是充分体现自主先学,从而实现学生能学会的坚决不教的要求。“课堂学习”则关注的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过程。“学习所得”是让学生总结学前目标达成度。

这一设计就由平时更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

第二,在教学内容则是大胆的设计为两大块。

《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篇幅不长,主要写了两个部分。将略写部分“雨季的壶口瀑布”作为示例,通过课前的预习、课上的讨论给学生提供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即“写景语句—描写手法—景物特点—作者感受”。然后用这种方法再去赏析详写部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这样的设计打破了日常教学中过多预设,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习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

第三,教学设计大量留白,不做过多限定。

全课只设定三个主问题,即“作者是如何描写壶口瀑布雨季景象的?”“本文主要是描写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呢?”“作者想通过这篇游记表达怎样的情思?”

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个问题采取课前自学、课上交流、教师引导的方法;第二个问题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班级展示的方法;第三个问题则由学生谈个人体验,不求一致。

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改变了教师主讲、学生苦记的课堂生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说较平时教学有了明显的突破,学生也有所得。

第一个突破就是给予学生充分自主体验的时间。

如在解决本课“本文主要是描写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呢?”这一主问题时,给了学生十分钟左右自主学习时间。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记录下来,并不断自我修正。这种做法对于平时不愿表达或不会表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在课堂巡视时就发现有个别学生没认真读、写,但在小组成员的不断“逼迫”之下也能够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第二个突破是给予学生充分讨论展示的时空。

在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成员互看自主学习成果,相互质疑、补充,选出能代表本组水平的探究成果,有一个学生到白板上展示出来。其他成员则可以协助该生或查看其他组的展示内容,提出质疑或补充,其间学生可在教室内自由观看8个小组的展示。这一教学环节用时占了全课50%左右,学生的活动空间也突破了小组的范畴。这在平时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个突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每个人都会对文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此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只要价值观没问题)。

比如在讨论“作者想通过这篇游记表达怎样的情思”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壶口瀑布形象象征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我并没有硬拗到象征民族精神上去,而是充分肯定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因为作者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像一个人”的精神。于是我只是用一句“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提示“也可以象征民族”。

第四个突破是给予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

在日常教学中,只要学生答错,就会立刻纠正,随之大讲相关知识。而在本堂课中我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学生自我纠错。

如在课堂一开始读词语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将“漩涡”的“漩”读成“xuàn”,而课件上显示的是“xuán”。我并没有立即纠正,而是说了一句“难道是老师错了?也有这个可能!同学们课后去查一下告诉老师,好吗?”因为“漩涡”这个词有不同的写法,又是易读错的,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们,印象不会深刻。只有自己动手了,尤其是期望揪出老师错误的时候,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还有在展示赏析枯水季壶口瀑布语段时,有一组学生误将比喻认为是侧面描写。我没有说破,而是让其他学生来点评时纠错。一个女生发现并纠正了这个错误,得到了所有学生的认可。尽管这个学生表述并不十分严谨规范,但我没有补充。学生通过这个纠错过程明白了“比喻”和“侧面描写”基本内涵就够了。

虽说这一节课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作出改变。如应关注到更多的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应使用更好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使用便携式投影仪随时随地展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用交互式智慧课堂则更为高效;应减少学法灌输,引导自我生成;应对学生活动作更严谨明确的要求,避免随意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勇于突破自己的教学习惯,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不教”,这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行动准则。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壶口瀑布的美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壶口瀑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