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2019-01-31 18:3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源性源性胸痛

消化源性胸痛的病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源性胸痛误诊,影响患者的临床诊断质量,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患者无法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准确诊断,最佳治疗时机被延误,造成患者病情发展不受控制,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为了保障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及时获得准确诊断以及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生活,积极研究临床资料文献,发现通过积极分析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给该类患者的鉴别诊断带来极大的机遇[2-3]。在此,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分析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鉴别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4例消化源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7.11±1.39)岁,胸痛时间4 d~3年,平均胸痛时间(1.12±0.58)年。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年龄均>15周岁;(2)入选患者无任何精神疾病史;(3)入选患者无血液疾病史;(4)入选患者能够正常沟通和交流。排除标准:(1)排除肺源性胸痛患者;(2)排除心源性胸痛患者;(3)排除哺乳期的女性患者;(4)排除妊娠期的女性患者;(5)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6)排除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入选的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均给予胃镜、B超以及活检、CT、心电图检查。 胃镜检查:采用2.0 mg咪唑安定静脉注射麻醉,置入胃镜,观察患者胃部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判断;B超:采用西门子Siemens Acuson Cypress 便携式彩超 B超检查仪,从上至下检查患者胸部;CT:采用西门子Siemens Emotion16 CT检查,禁食6小时,矩阵调整512×512,160 mA·s,调整螺距1.0,层厚3.0 mm;心电图:采用迈瑞12道心电图机Bene Heart R12设备检查[4]。

2 结果

2.1 消化源性胸痛患者诊断情况分析

通过采用胃镜、B超以及活检、CT等检查技术,一共诊断出14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41.13%(51/12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55%(23/124)、慢性胆囊炎10.48%(13/124),胆结石8.06%(10/124)、胃溃疡7.26%(9/124)、慢性胃炎3.23%(4/124)、胃癌2.42%(3/124)、十二指肠球炎2.42%(3/124)、复合性溃疡1.61%(2/124)、食管癌1.61%(2/124)、肝癌0.81%(1/124)、食管裂孔疝0.81%(1/124)、食管贲门失弛缓症0.81%(1/124)、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0.81%(1/124)。

2.2 消化源性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共124例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其有58(46.77%)例患者疼痛部位为胸骨后,有35(28.23%)例患者疼痛部位为心前区,有14(11.29%)例患者疼痛部位为左胸骨,有7(5.65%)例患者疼痛部位为剑突下,有5(4.03%)例患者疼痛部位为右胸下;同时有52(41.94%)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烧灼样疼痛,有32(25.81%)例患者表现出憋闷样疼痛,有14(11.29%) 例患者表现出钝痛,有9(7.26%)例患者表现出隐痛,有8(6.45%) 例患者表现出刺痛;另外有50(40.32%)例患者伴随症状为烧心感,有28(22.58%)例患者伴随症状为心悸、胸闷,有22(17.74%)例患者伴随症状为反酸、嗳气,有11(8.87%)例患者伴随症状为呃逆,有4(3.23%)例患者伴随症状为气短。

2.3 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共124例消化源性胸痛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心电图患者39例。有85例患者心电图结果不正常,其中异常心电图患者35例;缺血性ST-T改变患者18例;偶发、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患者13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5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4例。

2.4 消化源性胸痛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共124例消化源性胸痛患者中,共63例为缺血性ST-T改变,主要表现出明显的下壁导联改变。其中下壁(Ⅱ.Ⅲ.AvF)导联改变45例,前间壁(V1.V2.V3)导联改变6例,前壁(V4.V5.V6)导联改变7例,前壁+下壁(V1.V2.V3Ⅱ.Ⅲ.AvF)导联改变5例。

3 讨论

消化源性胸痛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胸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给临床带来难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非心源性胸痛类型[5]。与心源性胸痛相比较,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多有着胃食管反流病以及食管癌,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泛酸等症状,胸痛位置多集中在胸骨后以及胸部正中,并且多在夜间和凌晨发展,与心绞痛有着一定的类似情况,在进行检查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6-8]。因此,在对消化源性胸痛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除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问询外,还需要对其实施心电图、B超、活检以及胃镜等综合性检查,以此提高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消化源性胸痛患者中,最常见的为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所占比为41.13%,其次为十二场球部溃疡疾病,所占比为18.55%,在临床检查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过程中,应当集中于该类疾病的排查中,这样才可以保障消化源性胸痛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同时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以胸骨后(46.77%)以及心前区(28.23%)胸痛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当患者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情况时,会使得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等反流物对患者的受损食管壁感受器进行刺激,从而引起胸痛症状,同时人体的消化系统器官与其心脏均受到同一植物神经进行支配,通常情况下神经系统会将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内脏所发出的疼痛信息误转到患者躯体浅表组织,从而造成患者胸痛[9-10]。另外患者的炎症反应以及毒素吸收,也会干扰患者的心肌代谢。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集中在烧灼样以及烧心感中,则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有着一定的关系,临床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诊断筛查机制。通过对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发现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大部分有着异常的情况,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这也是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经常被误诊成为心源性胸痛(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患者电解质紊乱以及药物影响,另外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受刺激反射性,造成其冠状动脉供血发生不足也会影响心电图正常走向[11]。

临床中诊断消化源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的难度较高,这与患者发作、缓解以及加重因素复杂多变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次研究结果中,通过采用胃镜、B超以及CT、活检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检查诊断效果。因此,在对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放宽思路,仔细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分析患者胸痛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估,以此提升消化源性胸痛以及心源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12]。

综上所述,对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集中在烧灼样疼痛以及烧心感,患者病因较为复杂,应当集中于临床鉴别诊断,方可以给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科学治疗,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心源性源性胸痛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