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杰 王俊生 陈滨 何颖 许晓红
医疗改革以来,我国的儿童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儿科医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伴随新生儿重症室的建立及医护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已稳步下降,但不同地域、不同等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在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早产儿没有表达能力、年轻父母没有育儿经验的特点给医生临床诊断增加了困难[2-4]。目前主要存在诊疗路径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两个问题,同时易发生多种并发症[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规范早产儿临床诊疗管理入手,研究开发了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从而将临床规章制度管理落实到诊治过程中的具体环节。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6]。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管理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由临床医生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依据此模式接受治疗[7]。相对于指南来说,临床路径的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8]。临床路径完成后,跟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和评价患者的治疗情况,以此来控制医疗成本并提高医疗质量。
PCIS的十一个模块由模块程序库和后台数据库组成,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程序相互关联。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可以被不同应用程序调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系统通过对模块的调用,使算法具有可复用性和可移植性。
PCIS模块的开发首先收集整理早产儿常见疾病及易误诊疾病的相关病例,进行专家咨询,采用三步法和探索性研究法明晰早产儿疾病的诊疗规范,优化常见疾病及易误诊疾病的临床路径,提取信息。遵循“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将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明确各模块任务、功能并准确定义各模块间接口[9-10]。
PCIS采用由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组成的混合模型,规范化体系并设计流程框架[11]。确定PCIS采用的数据结构模型,明确相应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并实现数据标准化。PCIS系统的开发基于.NET技术、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所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采用全面客观的测试方案是保证PCIS准确运行的关键,本课题将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PCIS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其设计的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首先综合了解与分析医生与患者的需求,此过程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个过程[12]。接下来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和抽象,形成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的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将概念结构转换为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适合的物理结构,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和调试应用程序,将数据按设计的结构录入数据表中。
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Premature 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PCIS)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与早产儿临床诊治和护理流程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仿真医生实际诊治工作流程,按出生时间、类别来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地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针对早产儿护理要点、常见病及易误诊疾病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PCIS尚无人全面细致地探索过,PCIS的应用研究将呈现一种全新的早产儿临床诊断管理模式。基于NET技术设计的早产儿临床路径信息系统PCIS显著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扩充性和代码的重用性;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实现资源共享。
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Premature 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PCIS)的研究与开发,克服了以往手工记录诊疗路径存在的流程繁琐、数据量庞大、分析和统计模糊;规范了新生儿医生诊疗路径,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帮助患儿家属了解医护的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工作,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效解决了年轻医护人员接触病例少、经验积累不足的问题。
PCIS提供了标准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将促进早产儿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PCIS提供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既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又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达到医疗服务改革所要求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