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碑林导游词创作技巧

2019-01-31 09:01周书文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碑林导游词人文景观

周书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旅游系,江苏 镇江 212016)

导游词是导游讲解的基础,精彩的导游词可以拨开景物的历史尘封,提高景物的艺术性、文化性,加深游客对景点的了解,净化游客的心灵,引起游客的共鸣。导游用正确、通俗的语言对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服务设施、旅游景点进行清晰、生动的叙述,让游客听后有所感悟,难以忘怀[1]。目前很多导游讲解内容过于简单,有的甚至为了迎合部分客人的娱乐趣味,在讲解中夹杂低俗的笑话、野史。有些讲解则让景点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风采,甚至损坏了导游、景区的形象。

人文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比自然景观更有文化、历史价值。人文景观涉及广,类型多,如古典园林、民俗风情、宗教胜地、名人故居等。许多游客在参观时,首先看到的是人文景观的外在形式,而人文景观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无法从表面看到。因此,人文景观的导游词不仅要描述景观外在的形象,更要讲述景观背后的故事,突出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让游客参观后有所悟、有所得。

1 概况描述要点睛

导游讲解大多始于景点的整体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位置,环境特点,涉及的历史事件、主要人物等。实际讲解中,很多导游讲解内容过少,语言单调、乏味,甚至程序化,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并不美好,使游客在参观之初就失去了游兴。优秀的导游在介绍景点概况时会抓住要点——景点最吸引游人的地方详细讲解,并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发游客继续游览参观的兴趣,使其对接下来的游览活动充满期待。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镇江焦山碑林展出了上承六朝,下讫民国,共460余方碑刻。焦山碑林导游词的创作包括碑刻年代、作者生平、碑文内容、碑文形式、艺术价值等。如用下述导游词描写焦山碑林概况:

焦山碑林为北宋润州知州钱子高所建,距今已有1 000年的历史,珍藏有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碑刻镶嵌于四廊亭阁,廊廊相连。漫步在优雅、静谧的江南古典园林,欣赏精妙的书法作品,品味精湛的书法艺术,这在全国众多碑刻陈列馆中可谓是别具一格,颇具艺术气息。

导游词语言简洁明了,不仅介绍了焦山碑林的建造时间、碑刻数量、碑林环境,而且介绍了焦山碑林在江南乃至中国书法碑林中的地位,使游客知晓焦山碑林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艺术地位,激发其继续探寻碑林的兴趣。

2 景点选择要精心

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景区,不仅风景如画,惹人心醉,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可能每一件物品、每一棵古树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段动人的故事,耐人寻味。游览时间有限,游客还要自由欣赏、自由思考、自我感悟,所以导游不能详细介绍所有的景物,只能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详细讲解,给游客留出时间和空间。当然,不同类型的游客,兴趣点、关注点、关注度不同,导游要做足功课,根据游客的需求精心选择、有所取舍。需要重点讲解的景点一般要具有代表性,这类景点大多是景区中的核心景点、标志性景点[2]。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历史感的景观,创作导游词时容易找到主题,以点带面,体现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如用下面的导游词介绍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珍藏有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山碑林的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等3部分陈列,其中晋代王羲之的《瘗鹤铭》碑、唐代的《魏法师碑》、宋代米芾临《兰亭序帖》、清乾隆皇帝御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绝”。

焦山碑林碑刻数目众多,各具特色,但导游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碑刻。该段导游词选择“焦山四绝”作为讲解对象,游客可以大致了解各朝代书法作品的特点,了解书法的发展史。

3 聚物描述要精准

导游对景观的讲解一般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由外而内的原则。

首先,导游引导游客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通过看、听、闻、摸等方式去欣赏,了解景观的外形特征。

接着,导游进一步讲解游客比较感兴趣而又不熟知的内容,引导游客进一步思考,为后续深层次的文化讲解打好基础。

创作介绍实景的导游词通常遵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原则,导游要分层次讲清楚、讲透彻。可以将不同的景点放在一起讲解,可以用并列、排比、对比、递进等方法,挖掘细节,讲明讲透[3]。如用下述导游词介绍《魏法师碑》:

眼前这块碑高2.42 m,宽0.87 m,从形制上可分为碑首、碑身、碑座3部分,碑首呈半圆形,上面刻有4条互相缠绕的螭龙,碑额上“魏法师碑”4字韭叶篆文分两行排列,庄重、大气。碑首上有一圆孔称之为“碑穿”,承接了汉碑的形制,唐碑汉制,已是不凡。再看碑座,形似大乌龟,它真正的名字叫赑屃,是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中的一位,头部刻工简洁,外形圆润,具有典型的唐碑特色。

唐代的葬令规定: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才能使用这种“龟趺螭首”形制的墓碑。这块碑的主人是如何获得如此殊荣的?

这段导游词详细描述了魏法师碑的外形、特点,并通过设问引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深度思考,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以具体精确的数字、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魏法师碑的外形及其碑首、碑身、碑座的特点,让游客以新的视角初步了解碑刻文化,体现讲解的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

4 文化讲解要精妙

游览景区,没有导游的讲解,游客也可以感知景观的外在特点,如大小、高矮、颜色、形状等,但若不了解其背景,认知就会停留在表层。游客想要了解景观更深层次的信息,导游讲解是最便利、最有效途径的之一。在讲解过程中,导游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把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内容传递给游客,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欣赏景观。

一些人文景观中留有文人雅士的咏怀佳作,这些诗词歌赋本身就是浓缩的导游词,可以成为点睛之笔。因此,创作导游词要引经据典[4]。如用下面的导游词介绍魏法师碑:

各位游客,请仔细端详眼前的碑刻。碑身上刻楷书33行,全文共2 310字,主要记述了魏法师的生平。

道家把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称为法师。根据碑文记载,魏法师,名降,字道崇。他的祖父、父亲在陈朝、隋朝做过高官,属于名门之后。

魏法师自幼喜好老庄之学,跟随茅山的徐昂法师潜心修道20余年。

唐贞观九年,魏法师被召入京,受到唐太宗的赏识,被留在皇家道观供养。在尊崇道教的高宗时期,皇帝又下诏书,让他在道教圣地茅山“修福精禋茂典”,至此,魏法师成为显赫一时的道门领袖式人物。在兴佛排道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天后又降殊恩”,颁给他一件饰有珠宝的“山水纳帔”。魏法师连受3位君主的恩泽。

魏法师在镇江丹徒华阳观坐化时已是82岁高龄。

现在各位游客不难理解,魏法师作为一名道士,却能享受高级官员的安葬礼规了吧。

这段导游词详细介绍了魏法师的生平事迹。为了加深游客的印象,导游将魏法师与历史上著名的3位帝王相联系。讲解语言自然且有深度,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对魏法师、唐朝的宗教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5 总结点评要升华

使游客游有所得并引发共鸣是导游讲解的最高水平。在实际带团讲解中,很多导游对景观的讲解过于形式化、程序化,没有融入自己对景物的见解、情感[5],创作的导游词不能让参观者游有所思,游有所感,游有所悟。

当今旅游市场,不少游客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观光游转向休闲游,不再是匆匆赶路、匆匆看景,而是希望在旅游时能够陶冶心灵和体验愉悦。因此,导游词的创作也应顺应这种变化。人文景观的导游词应更有味、有情、有感[6],以帮助游客了解景观,升华情感。如《魏法师碑》的导游词在结尾处这样讲到:

《魏法师碑》除了为我们研究初唐政治、宗教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还为我们研究初唐书法艺术提供了直观的书法范本。此碑书法质朴而生动,已初见唐楷的端庄、劲挺,并且在遵守法度之余,能因势利导,或紧或疏,各有姿态,避免了单调与呆板,价值非同一般,当时就有“字值万黄金”的评价,更被清金石大家叶昌炽称赞为“初唐妙品”。

这段导游词不仅点明了《魏法师碑》在中国碑刻史上的地位,介绍了《魏法师碑》的艺术价值,更融入了导游对《魏法师碑》乃至中国书法的情感,让游客惊叹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化而感到自豪,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参观后意犹未尽。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景观导游词创作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把握人文景观的内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把握人文景观的艺术精髓,才能创作出有情、有味的导游词。

猜你喜欢
碑林导游词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教材作文手拉手
基于导游讲解大赛背景的导游词创作
试论导游词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
左宝珍倾尽家资建碑林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