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的“最后一公里”在哪?回头看农资经营的过去,“最后一公里”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年代,农资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基层供销社农资商店开着拖拉机到县农资公司进货,农民用手推车到农资商店购买,这“最后一公里”是由需求者走完的。第二阶段:21世纪前十年,农资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状态,与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后一公里”变为由供给者来完成。以经销商为例,经销商开始购车送货,这里的“最后一公里”是指经销商到零售商之间距离,谁先走完“最后一公里”谁就取得了经营主动权。第三阶段: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各类种植大户在蓬勃发展,对农资经营出了更高要求,这“最后一公里”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服务延伸到了家庭农场田间地头。现在是谁占领家庭农场谁就掌握了农资经营主动权。
做经营就是做服务,满足需求的过程就是服务过程。其实就是把服务对象变“懒”变“傻”的过程。如何为家庭农场服务做到极致?我们用粗线条把未来农资经营这“最后一公里”勾勒出来划分成三段。第一段:解决植保问题,用航空植保技术替代传统防虫治病方法,减少雇人打药的麻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家庭农场主不需要买药储药,也就不存在“买”和“卖”的概念。第二段:按照“缺啥补啥”科学施肥理念,代替家庭农场由现在粗放式变成精准式施肥。第三段:如果施肥用药问题都替家庭农场解决了,我们坚信当地农资市场经营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将得到迅猛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再往育秧耕田收割等农事方向发展,把家庭农场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服务都完成,这样农资经营这“最后一公里”才算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