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经验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2019-01-31 07:33林丽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罐子解决问题测量

◆林丽娟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数学学习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思想,避免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法,以幼儿为主体,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经验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设置问题情境提升幼儿探索欲望,萌发问题意识

幼儿好奇感以及探索欲比较强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数学能力水平差异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幼儿求知欲,通过教师提问方式促使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使幼儿认知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帮助幼儿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答案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如设置“小老鼠买米”情境,有一只可爱小老鼠来到一家米店买米,其中米店之中的米被放置在两种米罐子中,每罐价格都是10元,但是两种罐子形状不同,第一种罐子长且高,另一种罐子粗且矮。教师提出问题,请问哪一种罐子中的米量更多,要求孩子们对此讨论,有的孩子认为高而长的罐子更多,有的孩子认为矮粗米罐子之中米量更多。通过米罐子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容量守恒的探究。虽然两个米罐子形状不同,但是10元米不管是装在何种形状罐子之中,数量是相等的。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幼儿自主互动交流,萌发问题意识。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方面应当贴近幼儿现实生活,选择使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进行话题导入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兴趣以及探索欲望,帮助幼儿克服困难。通过小老鼠买米的活动,引导幼儿推理以及测量,启发幼儿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提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二、投放适宜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尝试讨论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收集适宜的高低结构材料,投放到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开阔眼界以及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孩子讨论问题时,有时会走神或者是偏离话题,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避免幼儿的讨论活动脱离话题,帮助孩子归纳以及总结规律,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其他孩子进行交流讨论,让每一个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如在“运用身体工具进行测量”活动中,幼儿有的用手掌量,有的用脚量,运用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测量,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后,与旁边的同伴进行交流讨论“为什么咱们测量的次数不一样”“你用什么来量?”“我的手指张开量了三柞”“比比手指头,原来我的手指比你长”……幼儿在对比中交流,验证中讨论,得出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结论:原来测量工具长,测量结果的次数就多;测量工具短,测量结果次数就多。丰富的讨论能帮助幼儿深化理解,让活动室成为幼儿乐于分享的场所,分享包括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分享,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提升幼儿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三、迁移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积极解决问题

幼儿年龄小,利用幼儿不同水平的年龄特征,迁移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引导幼儿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积极解决问题,比如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自主思考,培养独立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学习数运算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数学教学,让幼儿真正走进超市购买商品,观察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引导幼儿思考,如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想买的物品?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时怎么分类的?今天,你带了5元,买了一根棒棒糖,花掉1元,你手上还剩多少钱?还可以买到什么……又如在生活中“如何根据门牌号码寻找朋友”“玩具怎样分类”“没有标记的情况下怎样找到自己或别人的口杯”等,引导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发现更多问题,并尝试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将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引导幼儿从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同时解决生活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六一节到了,岳岳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参加义卖活动,一个男孩子买了岳岳的小熊布偶。小男孩拿出一张五十元钱给教师,因为小熊布偶标价是十块,老师找了四十块钱给小男孩,这时岳岳看看老师钱包,发现里面的钱少了,之前有很多张钱,现在只有一张五十元,于是岳岳就哭着说钱丢了。这个案例之中,岳岳直观上感觉钱数量少了,这时老师需要对岳岳进行引导,帮助岳岳认识货币面值的大小,学习运用简单的数运算,积极解决问题。

四、善用数学语言,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语言要求严谨、简练、易懂,语言表述清晰明了。教师与幼儿互动交流时所使用的数学语言与幼儿数学学习水平息息相关,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数学语言运用到平时的生活活动中,不论是在游戏、餐点、早操等还是数学集中教育活动、数学区域活动中。比如在用餐的时候,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当老师的小帮手,先树立自信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请帮助‘第三组’数一下桌上摆着几个小盘子,记住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小盘子”。及时用数学语言提示,改掉平时漏数的习惯。

当观察到幼儿遇到困难,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要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适时介入,使用引导性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鼓励幼儿深入思考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引导幼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怎么做才能知道哪一排的椅子多?假如还有两只小动物去小猫家,这些椅子的数量够吗?如果你的骰子掷到5,要把这些玩具放在哪个小框里?你知道应该先在哪个框子放玩具吗?我的小猫数量和小鱼一样多吗?由此启发幼儿懂得思考,善于探究,并能使用数学语言,运用数学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儿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这是当前数学活动的重要和长期任务,不容忽视。教师要注意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同时要灵活地使用教育方法来激发幼儿问题解决意识以及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这对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以及提升幼儿数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设置数学问题,将数学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相互联系,设置合理问题情境以及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等,进而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罐子解决问题测量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装在罐子里的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罐子清风
解决问题的设计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糖果罐子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