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站军 江苏苏信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东海分公司 江苏东海 222300
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时期,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是国家战略转型的必然举措,也符合新形势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要求。但当前我国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系统性的土地整治经验不足、理论与技术方法尚不完善、土地整治新材料新方法使用存在缺陷以及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力度不够。广泛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能够保障我国耕地数量符合国家要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以及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系统性理论方法严重落后于土地整治实践,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整治理论方法与技术标准体系。大多数土地整治工作都处于模仿发达国家的阶段,造成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局面,比如说大量农村居民点的废弃、乡村的景观风貌受到破坏、乡村调节生态的功能弱化、乡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这与我国建设文明乡村的初衷背道而驰,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系统性理论和技术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现代化土地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现代土地整治工作开始较晚,至今尚不足20年,在土地整治方面的经验有所欠缺,无法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诸如德国、荷兰等国家,已经开展近百年的土地整治工作,其相关理论和经验较为丰富。因为全国土地整治工作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思维不足,造成土地整治工作实效性较低的局面。尤其是区域与国家层面土地整治规划衔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专家和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将西方先进的生态建设理论及经验引入中国,结合各个区域不同情况来构建行之有效的整治方案。
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来看,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组成了平衡的生态系统,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就需要利用系统性的生态观点进行协调和治理。有些地方土地整治工作人员不能够充分的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一味的追求高标准化以及高品质的土地整治设计要求,这就导致在田间大量出现水泥,土地整治日益呈现混凝土化。同时,还有某些地方缺乏对整体的系统性思考,导致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对山水林田湖生命系统严重破坏,影响乡村自然景观以及建筑文化风貌,一些具有调蓄功能的池塘也遭到了破坏。农村特色的自然风貌以及人文景观是生产与生活的产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不能够为了单纯的追求耕地的数量而破坏乡村的自然风景以及建筑风貌,忽略了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学习先进国家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发展经验,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列入到《土地整理法》当中,从法律层面促进全民生态建设管理意识的提升。一方面,土地整治部门要加强与环境保障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联系,扩大自身在生态保护立法中的主动性,使整个土地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的整体目标中进行。另一方面,土地整治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宣传,自上而下的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在整治工作的管理体系内部进行知识培训。从绩效管理、人员管理、思想意识管理几个层面入手,提高土地整治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生态建设意识。
土地整治工作由于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类型以及布局,必然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造成影响。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山水林田湖看成一个共同的生命,这就要求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从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考虑问题。系统生态思维与生命共同体均体现了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各个等级与层次之间的联系。在全国范围内应该从规划上建设绿色基础网络体系,确定全国重点的土地整治区:在市一级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中,应该注重对于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构建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在乡村一级的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生产能力、重点提高土地整治廊道的生态化设计。在推进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紧紧把握生态屏障意识,加强高标准农田的设计标准,优化生态功能,从而实现综合整治与治理,注重发挥文化以及生产的功能,提升耕地的生产效率以及生态功能。
土地整治生态建设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材料,为建设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鉴于此,应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进行生态化高科技材料及技术的研发,从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及时针对上述科研机构的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科技成果应及时投入到土地整治工作之中。为实现国家生态建设的目标,采用先进的3S技术来进行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突破以往二维平面地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局限,利用三维空间技术有效支撑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并对当前安丘市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推广生态技术。第一,生态技术的推广要分尺度、分层次,做好技术推广中的规划分析与整合,更多的考虑与实际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问题相关的工程措施、产业技术等,将土地整治对河流、湖泊、城市绿化用地的影响降到最低。采用缓冲带技术、防护林技术、间作套种技术等现代化的生态土地整治技术,提高生态建设在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第二,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技术推广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土地整治部门要将生态技术推广与土地整治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土地整治工作需要结合生态学、景观学以及土地规划学等领域,在全面认清土地整治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之上,对于土地整治的模式、定位等等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土地整治理论方法,编制详细的生态型土地整 治规划方案,最好不要破坏原有的生态景观以及生态要素,在宏观层面上对于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空间格局的把控,然后再结合乡村规划学以及景观设计学对于微观层面进行设计和管理。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发展生态产业,吸引最广大的群众参与到生态建设的工作当中来,充分重视群众的力量,发挥群众的作用。首先,要将生态建设与土地利用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城市,要加强对污染严重的工厂的土地利用管理,在农村,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业,建设产业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合理的产业布局。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产业与农业产业中有意义的部分,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群众支持与群众参与。
在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中,理论基础十分重要,只有全面合理的理论基础,才能提升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的适用性。综合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工作情况,发现其主要理论包括土地整治理论、生态景观理论、生态学学科理论等,应加强对上述理论和学科的学习及研究,根据全国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设计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并提升该体系的实践性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要从强化生态管理意识、加强技术支撑、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群众参与几方面推进。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问题与发展建议,有助于多方面分析当前生态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加深对生态建设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扩大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的群众基础。因而,土地整治工作人员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重视生态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