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腊梅,徐 江,周 政,黎昌学,高 芸,仵 楠,李启期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202;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208)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口腔医疗行业的准入条件,是评价申请口腔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口腔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其通过率也是检验和衡量各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传统的课程结业考试在没有实践操作考试的制约下,仅仅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致使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出现滑坡。
课题组以临床前实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参照国家口腔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大纲的要求,倡导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模拟真实考核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执医考试的适应能力,起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
课题组自2005年至今已进行了12次口腔医师资格考试,总结了历年来参加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考生普遍存在的情况。
1.考试诊疗服务意识淡薄。综合而言,服务意识和治疗技术是评估临床医疗质量的两大内容[2]。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医生服务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考试过程中许多考生都未能摆正自身定位,在调整病患体位和问诊过程中,存在沟通语气不佳,未能给予病人必要的解释与安抚。
2.考生临床综合能力欠缺。对于口腔专业医师而言,必须要熟练地完成临床综合部分的操作,然而从考试情况来看,许多具备多年医生从业经历的考生甚至无法通过技能考试。究其缘由发现,此类考生大多基本理论模糊不清且临床综合能力欠缺,从而造成其在口腔专业操作部分以及临床综合能力部分得分率较低[3]。
3.考生重视理论而弱化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口腔专业学生而言,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能力,实践操作要点背诵能力十分突出,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不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能力,致使其在实践操作考试过程中败下阵来。究其原因与这部分考生实习阶段分配的临床教学机构资质差异有关。如在大型或三级以上医院实习的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要明显优于在社区医院、自行联系民营诊所等机构实习的学生。更有一些立志考研不参与或敷衍实习阶段的学习的学生,其实践操作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临床操作的必经阶段,然而随着医学院校扩招致使医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整体教学环境并未得到提升,最终导致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滑坡、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实验教学未受到足够重视,考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将国家医师执业考试大纲比对现行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发现考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主要原因在于笔试相对简便,而受设备、测试手段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实践技能基本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及临床综合能力等内容考试往往很难实施,因此多数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均存在着以口试代替动手操作的情况。
2.实验室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不充分。口腔实验教学过程中各种贵重精密仪器及数量繁多的实验耗材的使用,使得口腔实验教学成为了一种投入高、消耗大的教学形式,而高校临床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致使学生临床技能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下降。
针对我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所反映当前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现状,课题组尝试对2014级口腔专业学生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模式加入到传统临床前实验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1.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整合实验课程内容。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情况直接决定着实验操作模拟临床的程度,通过引进新仪器设备使学生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实验内容要与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相接轨,授课教师应积极创新思路,要做到先易后难,优化安排实验内容。对传统的实验项目加以精选,删减一些陈旧、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及时将临床上运用先进诊疗设备治疗的操作用于实验教学。
2.强调临床前教学规范化操作,提升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随着仿真头模在口腔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模拟教学、情景教学已成为目前口腔临床前实验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要强调临床带教老师的规范化操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3.优化口腔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1)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锻炼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强化临床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诊疗服务意识的训练。如实验课上把实验内容设计成一幕情景剧,让学生互相扮演病人和医生角色,把原来单向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和锻炼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2)口腔实验课程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针对传统口腔实验教学存在教师演示时课堂秩序混乱的弊端,建议在口腔实验课程中入“PBL教学法”和“学导式教学法”,教师课前督促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围绕“问题”讨论,做实验以论证“问题”,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全方位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4],并逐步的帮助学生建立起临床思维能力。
4.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整合口腔实验教学考核办法。课题组在口腔专业本科生2014级口腔修复学和口腔综合技能期末考试中采取执业医师技能模拟考试,增加临床技能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分值约占总成绩的30%),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题组在继续坚持医师资格行业准入制度、强化相关考试管理的基础上,尝试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的改革工作提上日程,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2014级学生对口腔修复学课程和口腔综合技能课程理论和实验平均成绩明显高于2013级,口腔修复学2014级学生理论和实验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4.6分和85.8分;2013级学生的理论和实验平均成绩分别为80.2分和81.7分。口腔综合技能2014级学生的理论和实验平均成绩分别为78.2分和86.3分;2013级学生的理论和实验分别为72.3分和82.5分。而未采用教学改革的课程如口腔预防医学和儿童口腔医学则无明显变化;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临床技能操作主动性。使学生在临床技能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充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病例分析能力和医疗文件书写能力。
从教学医院带教老师的反馈情况来看,教学医院对实习学生的认可度提高。与往届实习生相比,2014级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实习生门诊投诉率比去年同期降低,学生们对新环境新角色适应性普遍反映较好,增加了学生对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信心。
国家设立医师资格考试技能测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把医疗卫生工作对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客观、及时地反馈到学校教育中,以促进医学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课题组结合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要求,在开展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成效,提高了学生对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为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以及提高口腔医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