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化学实验。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现象:实验教学方法传统;学生无学习兴趣;为了完成或超前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更青睐采取“讲实验”,就算部分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也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实验后再进行长篇大论的分析实验,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更存在有些教师用视频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学生对实验的不重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各方面的压制,使得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实验意识,常常是老师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写什么、做什么。完全没有探究创新精神,按部就班,对实验更是持一种生硬的模仿和照抄照的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听老师说什么,完全不顾反应原理,只是为了凑热闹,将药品胡乱勾兑,完全丧失科学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上好一节实验课,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益成呢?我认为将学习共同体建设融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也为现代化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利用多媒体可以演示实际无法完成的实验教学,可以将化学过程变静为动,可以动态分析化学反应的机理等。
如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教材是安排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最后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铷、铯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是很危险的,也很难进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铷、铯与水的反应视频资料。震撼的现场让学生在吃惊的同时也记住了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传统教学完成后,教师一般做一个点评和总结,归纳碱金属与水反应特点,还要重点强调钠与水反应的反应现象。当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后发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认真观看,看完后都不自觉的开始了交流,得出他们想要的结论后又安静下来。教师不用多说,学生已经自己学习并消化了。这种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相互感染和同组成员之间的默许使他们在同一个知识点上达成了完美的一致,教师的解释和强调成了无意义的内容。
对于演示实验,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虽然能看到老师的规范操作、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学生的观察是被动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独特作用,将学生合理分组,选一个小组来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台上的小组会想尽办法要使实验成功,台下的小组会聚精会神地观看他们的操作,会从不同的角度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小组为了下次在同学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他们课前会主动地去预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台下除了对进行演示的小组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外,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实验,更能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
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一节课时,我设计四个小组分别完成浓度、温度、催化剂和接触面积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刚开始,想上讲台展示的小组不多,部分学生还有点腼腆,可当看到讲台上别人小组完成的实验很成功后,都跃跃欲试,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不经意间被同伴点燃,激发了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了化学实验操作中来,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这是教师个人演示实验无法实现的。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操作,这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际上,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即使能够勉强完成这些实验,其成本会很大,成功率太低、效果也很差。有些实验操作太复杂、过程步骤繁杂、污染毒性较大、现象不明显、对实验环境要求过高、实验时间过长等,对于这些实验,纯粹的讲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讲实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大家先进行讨论分析,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源进行阐述。由于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资料搜集提供了极大方便,使得每个学生掌握的资料都会各不相同或有所差异,导致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应结合这一具体学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结果后,再进行小组间的相互点评和讲解,最后整理出具有共性的难点和问题,最后,全班讨论,教师集中讲解,分析,这要使得实验讲解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层面和深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让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解决,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满足他们那小小的虚荣心。最后把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再交给老师来讲,他们也更愿意认真听讲,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堂更高效。
化学课外小实验是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如铝热实验在课堂上演示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学生课后完成,我帮忙组建课外学习共同体,将有共同意愿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他们在相互配合后,分工明确,分别完成了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步骤、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的甄选、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观察角度和描述、实验结论和应用价值等内容,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不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保障,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构建学生共同体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能力,一定是高效完成化学实验教学的很好帮手。
总之,学生学习共同体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不止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弥补了一个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发展,真正实现高效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