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家,王 音,查定军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英国医疗发达国家之一,不仅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更有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31所享誉中外的医学院校,每年招收6000个医学生。其在生物学及医学界也拥有《NATURE》《LANCET》《BMJ》《THORAX》等世界著名杂志。医学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英国成功的教育模式与特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探寻医学生培养的方式,形成自身特色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医院输送合格、先进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类似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英国医学教育管理受英国医学委员会负责,职责包括制定英国医学教育标准和临床执业标准“Tomorrow’s Doctor”,明确医学院、教育部门、医学生责任。
在英国,成为医学生需要高中生拥有A级成绩,院方推荐信并向大学与学院入学中心(UCAS)提出申请,并经过面试医学院决定学生是否录取,面试强调综合素质,注重人文、理想及职业认知。录取后,经过为期4-6年学制的医学院学习,课程包括: 大学公共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理学等专科科学,了解机体构成与功能,阐述生命科学基础。毕业后获得MBBS(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学位[2]。毕业后本科学生可分为两方向,继续读研深造,进行科学研究;或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进入临床工作,成为实习医师。分化的两方向使医学临床与医学科研更加专精。
读研深造,攻读研究生,须在高校申请硕士学位,英国硕士分为授课硕士与研究硕士;授课硕士通过专门导师授课指导,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或提交研究报告即可完成,后可继续申请研究硕士,经过一年进一步学习研究,提交论文,通过答辩完成研究硕士阶段。博士学位是纯研究型学位,通过为期三年甚至以上学习研究,独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完成论文,即可完成博士阶段学习。
如果毕业后选择进入临床工作,须向英国医学委员会注册,向医院提出申请实习,完成为期两年医院轮转实习,通过结业考核,即面临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的分流。再次完成两年轮转即可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成为全科医师,而专科医师则需通过三年专业培训及基础技能培训,才可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最后经过高等技能培训,成为专业医师[1]。
英国高校的学习采用学生自治方式,因此,导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作用并没有特别大,主要完成学业上指导,一对一施教以及对毕业就业进行指导。导师制定计划,学生与导师共同探讨,每周进行一次会面,并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自主完成。而进入临床学习的实习生,择优各医院上级医生层层负责,英国医学委员会层层把关及考核,确保医师质量[3]。
制度的完善,弥补问题,强化结构,加强专业分区,增加投入,创造适合我国特色医学教育制度。完善医学专业高级人才培养制度,探索中国特色医学高等教育制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国家,早在16世纪学校教育已然兴起,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井喷阶段,涌现出一系列优等大学,发展至今日发达的医学教育体系已然100多年,医学的精英培养制度,在其他行业亦能找到相似处。但我国自改革开放引进国外教育经验不到30年,模仿占大部分,自身特色体现及国情需求未能完全满足,因此,需在借鉴英国制度的同时,完善并创造中国特色医学教育制度。
目前经过30年现代医学发展及医疗教育改革,摒弃了历史遗留“赤脚医生”等,结合医学发达国家先进教育制度,形成了“大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医学继续教育”为特色医学专业教育及专科教育,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医学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此类模式医学人才培养在解决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不平衡矛盾时,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医学科研与医学临床的分界不清。英国教育模式下,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从事医学及生物学科研工作,不涉及临床,而临床医师工作主要集中于临床。这种严格区分有利于人员专精于自身领域,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学是一份严谨的事业,存在于实验室中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迅速应用于医学治疗,转化的过程需要层层论证。但因为医学科研与临床的分界不清,使得本来就紧缺的医疗人才资源一大部分倾斜到科研中,加重人才紧缺的矛盾,并且因为分工不同以及系统培训的缺乏,并不是所有投入科研的人才都能有所产出,加重人才缺乏的矛盾。
2.医学生管理部门为医学会,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集权性与把控性不高。英国医学生实习、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分流,专业医师岗位的确定均有国家层面英国医学委员会制定制度,完成考核,登记记录,把控了医师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环节,而医师也作为高等人才由国家保障其待遇及社会地位,在保障医师质量的同时,完成对医疗工作的监督,使治病救人真正成为神圣的工作。但在中国,医学教育与医学培养由学会统管,虽然对医学生形成更专业的指导,但就职能来说,对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制约性,对过程管控缺乏监管,对各公立医院的医学教育建设缺少必要体系性及纲领性指导。
3.国家对医疗投入,对医学生投入不高。在英国,医师社会地位高,待遇好,薪金收入排名全国第二,在欧洲其他国家中排名第一,使得更多优秀人才自发进入该行业,实现真正精英人才储备。我国现代医疗起步晚于欧洲国家,目前注册职业医师人数270万,承担14亿人口医疗卫生事业,确实是中国医疗一大奇迹,但面临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医疗改革制度的实行,医疗行业向良性化方向发展[4],但医学生的报考人数却在逐年下降,尽管有着医疗环境差的原因,但这种人才的流失也值得医疗管理部门的警惕。医学生培养的投入主要由家庭承担,但最终产出的医师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社会地位及薪金收入待遇,甚至因为过差的医疗环境提早退出行业;医学发展的时代局限与社会广大人群对医师行业的误解,都对我国医学生甚至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
不能完全照搬英国模式,但英国医学管理的高度集权,医疗卫生的高投入,及全社会对医师行业的高度尊敬,确实值得我国在医学生培养中深刻学习。在此,针对我国现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医疗行业是关系未来人类卫生健康的重要事业,针对人类健康问题,国家增加对医生的投入,立法保护医生,缓和医患矛盾,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医疗事业,减少人才流失,医生奉献的同时,获得社会价值及劳动收入的双重实现,对改善整个医疗资源的紧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增加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职能,加强培训制度及过程管理。现代医学生因为对医患原因,培训过程中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在培训过程中基本技能仍没有达到直接进入医疗职场的层次,甚至医疗基础都有所欠缺,需要增加过程管控,制定统一规范化技能、知识培训。其中增加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职能及权限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国家管理职能的加强更体现国家对医疗人才的重视与管控,有利于国家层面对医疗精英人才的认可与管理。
3.医院临床科室的管理细化。大的教学医院临床科室分为三部分职能: 医疗、科研及教学,但在很多医院中三部分职能呈畸形发展,科室或医院更多关注医疗或科研。因此,在新的医疗改革中应该强化教学职能的发展,并在科室人员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中形成教学主导,医疗、科研辅助的培训模式,注重基层人员对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增强医学培训人才的基本素质,在学有余力时可注重更高级医疗及科研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适应国情培养相应医学人才。
4.规范过程管控,制定详细过程管理制度,统一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加强培训及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经过培训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考核方案,并统一考核,通过考核后可经过国家级认证,在全国层面培养并管控具有相当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的专业医师,对整个医学生的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对临床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
我国医学生培养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尽管现阶段为解决医疗资源、医疗人才紧缺问题,无法完全走医学生培养的精英路线,但医学本身就是现代多学科知识的集中体现。通过现有手段加强管理、规范过程管控,向发达国家看齐,有利于为全社会提供适应全民健康发展的现代医疗人才,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