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和城镇建设当中出现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不仅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中的一部分,也为我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这支队伍的壮大以及他们所涉及的劳动领域的扩大,当前倡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们法律知识的缺乏,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教育,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教育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社会前行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曾提到“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强调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培训作为重点,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搭建桥梁,努力培养更多的新型劳动者,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在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而其职业培训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而且也能帮助他们较快地融入社会。因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建立一支拥有技能和知识于一体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大军是当务之急,也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治国理念,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和理念就是要求社会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领会依法治国的理念,把握依法治国的精髓,敬畏法律,拥护法律,切实将它贯彻到实践中,落实到生活中,共同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让依法办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据统计,农民工高达3亿多人,有近200万人接受过教育培训,如果能切实提升他们的法律知识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修养,引导他们采用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话,而且通过他们还能影响其他农民,就能让他们避免采取极端行为处理社会矛盾,清醒地诉诸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也能极大地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脱离了农村生活,他们身居城市,却无法和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待遇。因此,他们缺少对城市的信任,缺少一种家的感觉。其次,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大批失地农民由于对社会认知和法律知识的缺乏,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些人忍气吞声,有些人则充满怨恨和戾气,使用暴力手段破坏社会秩序,增加了维权的成本。再者,在企业工伤事故中,农民工也不知应该如何维权,情绪悲观失望,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2]。因此适时进行普法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帮助他们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权,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减少对社会的敌意,促使他们认同社会文明,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法治精神和理念的新型农民工,就可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3]。
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养,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不仅要加强培养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法律修养。目前农民工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享受了国家的义务教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佳及经济条件的缺乏,以及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程度有限,导致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都让人担忧。其文化知识的贫乏、心理的脆弱、法律素养的低下、法律信任的缺失都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矛盾。这些都要求我们有必要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养包括法律素养。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高中教育,但是目前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民工的法律教育机制还有待完善,法律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在社会劳动和职业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法律教育和法律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法律意识淡薄,加之法律普及工作不到位,农民工对法律知识一片茫然,甚至一窍不通。有些地方虽然大力倡导普及法律教育,并大张旗鼓开展普法活动,场面做得很热闹,但没有重视实际内容,法律效果欠佳。此外,普法内容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没有抓住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不符合实际情况,针对性不强。加之农民工本身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思想比较落后和狭隘,一时难以接受法律知识。新生代农民工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价值观,但是在社会交往和职业工作中涉及到维权的时候,不知所措,不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教育制约着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提高。目前虽然有些相关的组织机构,如妇联、工会、社区和某些协会等,它们会积极推进法律知识教育,但是缺乏有效的机制,相互之间配合不紧密,协作关系不到位,教育效果欠佳。加之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负责农民工的教育工作,法律教育主体不明确,这样导致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教育缺乏。
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不信任,不认可,主观上排斥法律,行动上被动遵守,更不用谈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意识。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只会认命,悲观失望,夸大某些部门徇私枉法的行为,不会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要么采用极端的行为来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也无法保护好自身,护法能力极其低下。即使他们了解一点法律,但是对法律认知很浅薄,依然无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认倒霉,怨天尤人。
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取决于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的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依然淡薄,对法律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无论是在心理还是思想观念方面都不成熟、不理性。他们对现行法律的评价不高,对法律的需求不强烈,对法律的了解也是不全面的,因而难以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也不能正确行使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与义务,对法律认可度不高,主观上不愿意主动遵守法律,无法在实践中理性地处理劳资或者民事纠纷等,难以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难以获得相应的救助。这一系列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如何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考虑到当前这种情况,新生代的农民工法律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这三个方面:维护权利的意识、守护法律的意识和保护法律的意识[4]。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难免遭遇各种侵权的行为,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其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为自己争取到合法的赔偿与权益。加强农民工维权意识的教育,从主观和思想上入手来引导农民工正确维护自己合法的权利,从行为视角帮助他们选择合理维护权利的方法和措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生代的农民工维权意识就是利用法律知识来捍卫自己权利的观念,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有强有弱,其程度取决于宪法和法律法规当中的权利意识、维权意识和权利合法的救援意识的影响。
如何追求和维护正当的利益则要求我们从主体实质要求角度来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中的权利。只有确保农民工的权利,才可以保证其正当利益,两者休戚相关。权利从法律的层面来说,其实就是法律当中的正当利益。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初醒,但整体上法律的意识淡薄,对于权利的意识更是懵懂无知,无法清楚地认识何谓权利,何谓权益,这种观念严重弱化甚至损害了其维护权利的能力。当前社会,只有深入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中的权利的主旨,鼓励农民工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等一系列相关的利益,使他们对权利不是奢望,而是真正地落实到位,这样他们自然而然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应得的利益[5]。
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的认同感其实就体现了他们守法的态度。如果对法律认同感不强的话,他们则很难遵守和维护现行法律,更谈不上信仰法律,在实践中去践行法律。众多新生代农民工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就接受了守法护法的知识,但是在实践中依然无法践行,还在于对法律缺乏信任感,对法律缺乏观念上的认同感。倘若农民工在社会生活中的权益无法保障的话,他们的犯罪率就会提高,采用暴力解决[6]。当然,对新生代的农民工守护法律的意识培育不仅体现在不触犯法律,作为劳动生产的生力军,还体现在现代的经济活动中。因此,不仅要在义务教育中普及法律知识,还需要从意识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民事与刑事方面的守法观念和护法意识的教育。
护法意识体现了公民是否愿意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保护法律威严的的法治心理和法治观念。公民的护法意识在法治教育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护法意识不强,缺乏对法律的认可,在行为中也无法真正愿意保护法律的权威。由于农民工非城市居民的尴尬境地,他们的犯罪问题和维权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一实际状况彰显了护法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性,是社会文明的要求。因而有必要培养其护法意识,保护其合法权利,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法律给他们带来的切实好处,从而愿意主动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违反法律、损害法律的行为作斗争。现阶段,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缺乏认同感,在实践中无法理性处理纠纷,基本上没有护法意识。所以还要让他们知法,了解法律的制度。当然这些法律法规应平等地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护法意识还应强调自愿保护法律的权威性,因此还要使新生代的农民工认可法律,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着护法精神进行的,实质上与护法的意识相契合。
农民工如何才能重视自己的权益,不能仅靠口号,单纯地对他们进行普法宣传,列举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有人说过:“法律并非镌刻在大理石或铜表上的,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大脑里。”培养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教育,推动其对法律的了解与认同,并且能够自愿地维护良好的法律秩序,为社会营造一个公正的法治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此外,需采取强有力措施来推动法律教育,培养他们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为创建和谐美好社会添砖加瓦。
对农民工进行教育的前提是要有一部良好的法律“教材”进行教育,所以,第一步要从立法角度下手,加大立法力度。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颁发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农民工在劳动产生纠纷时能竭力提高法律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力,然而现实状况不尽如意,农民工依然很难维护其基本权利,很多现实的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什么关系中都处于弱方,所以有必要加快针对性的权利立法,克服法律中遗漏的缺陷,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法制学习,提高他们自主维权的信心和主动性[7]。
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救济的质量,要建立一些有效的制度,并且应在法律救济文件中予以规定。针对农民工救济方面的主要问题,关键是要形成完善并且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公平公正的制度确保了社会的平等与和谐,提供了公民享受平等权益的机会。至于社会中一些人对某些制度的轻视和排斥农民工则会是农民工自由全面发展的障碍。
社会的公平性及稳定性在于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因而有必要对农民工创建适用的社保制度,为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养老、失业、生育保险等方面,而农民工首要的是工伤、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这些保障需尽快解决。其次,因为农民工流动性大,并且时常换工作,所以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觉得不同地区社会保险的转移手续比较繁琐复杂,都不愿意参加某些保险。因此,要加快转移速度,使其更方便,也使农民工在各方面的权利受到保障[8]。
目前,我国处于创建和谐社会进程当中,有必要及时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救济的机制,并及时了解农民工的需求,对其进行适用的教育制度,这具有很大的意义。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下,促使他们加快提高法律素养,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显得越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