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1-31 01:30:16李玲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李玲玲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值得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大学的学生相比心理压力更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20%~30%的高职在校生出现了心理障碍,其中有10%出现了严重心理障碍,并且这些数据呈现出上升趋势。此外,由于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以及个人感情问题使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卑与胆怯心理。有的学生天生内向,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遇到问题就直接放弃,不会想办法克服。

第二,嫉妒与仇恨心理。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条件没有别的学生好,会嫉妒或仇恨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而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还会对别的同学做出一些过激举动。

第三,孤独和冷漠心理。有的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对周围的事物也不感兴趣,整个人每天都处于比较消极的情绪中。

第四,异性交往心理迷茫。 一些学生对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区别,模糊了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界线,再加上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处于模棱两可中,造成一部分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急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结晶,时刻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离不开它所包含的精华,也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文化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同时也能对人的心理成长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可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也是使人心情保持愉悦的重要资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要求人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省,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文化精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一方面也能充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号召广大师生关注,并定期向他们推送积极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如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赏月等,不仅要讲节日的习俗,还可以以有趣的漫画方式呈现这些习俗的由来,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学校还应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招纳一些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管理公众号的运行,从网上多查找些有意思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收获知识。可以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竞赛,并设置奖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地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 以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实现和谐共处

每个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家庭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尤其是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比较突出,不能和同学进行友好交往,时间一久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和合”思想,就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在相处的过程中要以和谐为原则。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每一个个体都不可能脱离集体单独生活。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这样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少了很多摩擦,也会避免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三)以传统文化中的老子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子”思想在传承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无欲这一境界,当前,学生受到很多外界的诱惑,在大千世界中,他们容易迷失方向,被太多的欲求所困扰,比较纠结,难选择。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以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中的豁达。另外,我国当前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扑面而来,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以及个人主义在高职院校中日渐盛行,这些错误的思想,使得学生不顾实际条件在生活

上攀比。老子思想中的无欲境界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有一种净化的作用,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参考价值。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开发校本课程,变抽象为具体

高职院校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其中一些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教材。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觉得并不是他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自我调节情感,不再轻易钻牛角尖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具体化,如:为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以讲传统文化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再如,以《史记》中“一言九鼎”的故事为例,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代的人际交往。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就会不断反思自己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全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