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2019-01-31 00:40
中学语文 2019年27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思维

康 菲

常说:“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围绕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这一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本文从四个方面谈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策略, 尝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有效整合课本资源

写作中,学生最困惑的是没有内容、材料可写,笔者认为:学生作文素材匮乏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便是回归课本。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关注和鼓励学生多用教材中的材料,鼓励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与作文素材的关系,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分门别类,形成文字材料,并不断反思、加工。

1.以阅读促写作

一篇成功的作文往往来自学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来自于阅读。 快餐文化的冲击,家庭条件的制约等使学生们不能阅读到很多课外书, 加上不适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讲解方式, 他们就会疏远排斥阅读,造成“读写分离”。 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写作的快乐。

阅读课文时,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可以让学生们摘录下来。 课文里出现的佳句、学生回答问题时用的美词、试卷选文中的典型事例,都让他们随时记录下来。 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中,引导孩子们由课内转向课外, 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抒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这就是以阅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创造的过程。

美国当代有名教育家波特强调,“当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时,学生才能获得学习机会,这个课堂上的学生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而要让学生的爱好“集中思维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思考、理解文章内容,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唤起学生自己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回忆,以及处理的过程,得到的经验教训,如《灯笼》《社戏》等文章,就是作者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的阐述,真情实感的流露,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篇篇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的文章也就应运而生。

2.以想象促联想

激励学生去观察,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养成把读到的好词佳句和知识记录下来的习惯; 经常性地引导着学生想象,先学会想得“美”,想得“有趣”。 在每一次的作文指导中, 将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渗透进去,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习惯。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激发他们对文本,语言材料的兴趣,让他们在和文本“对视”的时候,不仅是由外到内的吸收信息,更要唤醒他们的经验、共鸣和记忆,引起联想,激发创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变成智慧碰撞、思维升华的演练场。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纸一笺,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

结合课文,提醒学生联系生活,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积累,以想象促联想,写作的源泉一定长流不息。

3.以仿写促创造

我们一直提倡读写结合, 可以结合所学课文的题材、体裁来进行仿写、改写,或是抓空白点来想象,以此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模仿“雪地捕鸟”一段试用动词描述某个游戏过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从小他们就玩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有些游戏长大后回忆起来仍是兴味盎然,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这一练习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 而课文又为他们如何表达提供了范例。 例如《济南的冬天》《春》等文章都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动作、外貌、景物、心理描写的范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始终注重把这些写话练习穿插其中或作为课外延伸练习, 让一篇篇极富生活质感的美文,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擦出思维的火花,进而学生会再现自己的生活画面,抒写独特的生活体验,表达独到的生活见解。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学生的思维品质,决定学生的文章能否立意高远。教师应进行系统的思维品质训练。 通过范文引路,从教材中选取典范作品进行赏析,并对学生们进行训练。

1.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通过掌握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分别掌握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体裁的要素,怎样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素比较自如地运用到所写的文章中去呢? 先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方式, 根据所学文体,拟定几个题目,讲清每个题目的侧重点,学生根据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去选择对路的题目, 然后在成文之前概括出提纲。 在落实到写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眼后,确立文体,列出提纲,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2.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训练学生们透过事物表面现象, 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在表达过程中,学会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对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可用加大联想跨度。 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能动地、深入地认识问题,容易取得思维速度和思维功能。 科学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辩证的性质, 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文教学可以通过诱导、生活发现、读书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辩证思维的火花。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作文是对世界、自我的思考,应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文章选材新颖独特,语言富有个性。 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切入点,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方向、层次去创新,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专项训练,化整为零

重视片断作文训练。 教师要针对学生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不会恰当地拟写作文题目,文章缺乏材料, 不会在表达中灵活运用材料, 语言表达没有张力等,进行小作文、片段作文训练。

1.创新立意训练

从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惑出发, 希望帮助学生确立专题意识, 培养学生围绕主题多角度立意与选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并进而能够思考、认识生活、社会、自然。 具体做法如下:呈现一篇好例文,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说出此文立意好在哪里?以及如何写出这个立意的?呈现一组例文,让学生辨析文章立意的高低,使他们明了什么样的立意是深邃的? 出题目让学生立意。 给出一组题目,小组讨论,互说立意,在倾听和比较中,互相促进立意。归因分析。教会学生用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的因果思维方式,使立意正确而有深度。

2.选材能力训练

作文中,最使人信服的就是充实而典型的材料。 很多学生不会选材,写到“父母的爱”,必写父母冒雨雪背发高烧的自己飞奔到医院等事。 教师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让学生积累材料。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明白什么材料是典型材料, 什么材料用于什么地方,从而学会“有材可用,有材会用”。

3.表达能力训练

鉴于困难学生们缺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可以尝试训练他们“先说后写”。 在他们围绕一个主题“说”时,适时启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使他们的“说”内容充实,说理充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理成文。 因材施教,有时采用“先写后说”的办法启迪他们。 老师根据学生学情,或在内容深度的表达,或在方法技巧的点拨,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出规律,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对比讲评,自改提高

作文讲评可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抓准、讲透,分析透彻,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讲完即练。

1.抓典型

教师事先选出典型例文, 预先印发布置给学生修改。 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评议一篇,给学生评议作示范。接着小组共同评议另外一篇例文。教师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创新。 小组议论后,再共同推荐一篇小组评议在全班交流,可增进学生的评改激情。

2.互评点

由两位学生互换作文本,在课外互相评点。 由学生评改,学生相互评定完后,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作文先在小组内分享,共同选出最好的文章运用白板展示,代表点评。 既有利于调动原先作文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原先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3.自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又说:“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无穷的。 ”要求学生抓住自己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自觉反复修改。 根据不同文体,设置不同修改内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学生们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积累、多练笔,勤思善学,一定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