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校园文化和安全的人车分流系统优化

2019-01-30 02:25虞宵靳芳芳史美娟陈建薛浩杰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

虞宵 靳芳芳 史美娟 陈建 薛浩杰

【摘 要】人车分流的概念是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其中包含的措施有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以及步行街、步行区等。人车分流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将行人和车辆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这样一种形式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样的一种形式是真正符合了以“人为本”、人车兼顾的概念。

“步行优先”是众多校园中心场所的营造的前提,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中主要的交通模式是人车分流系统,早期的校园规划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车行通道的缺乏、校内人车混乱、车辆占用人行通道、停车区域的匮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校园建设也十分重视规划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使人与车辆分隔开来,充分的满足了差异需求。

【关键词】人车分流系统;大学校园;步行优先

一、前言

“人车分流”的理念最早来自于十九世纪末的霍华德,他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构想,该构想属于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种理论,是最早提出步行与车行在道路空间相互分离、互不打扰的一种理论。

“人车分流”的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初,该模式的实行人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克拉伦斯斯坦和规划师亨利:莱特,他们率先在雷德朋新镇住宅区进行实行,这一举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居住区和街道布局模式。在大学校园里,其交通规划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与普通的建筑群体和城市规划都具有一定差异性。作为培育祖国未来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的公共活动区域需要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色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校园建设不仅仅只有平面上的规划,也不是单纯的空间上的设计,是空间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因此人车分流系统要保证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这样才能在校园公共区域的规划设计之中得以广泛运用。

二、大学校园中心区的组成及交通特点

众人周知,大学校园的主要人群就是老师和学生,公共区域的建筑自然而然成为校园的核心组成部分,人车通道也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车通道属于校园内室外空间,公共区域的建筑群体与校园内室外空间有机结合。近些年来,我国的校园建设模式也在逐渐在从围墙式校园慢慢的向开放式校园转变。例如:一些大学城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各个高校的生活区域集中起来,打破了相对独立的校园建设模式。但校园的人车通道与城市通道大有不同,总体来说,校园内的交通量远远比不上城市道路的交通量,但校园的人流量相对来说要集中的多。尤其是上下课高峰期,人流规模相当庞大。如果这时候有车辆通行不仅很难通过且学生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判断,大学校园的中心区域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以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因为在一个人流量如此之多的环境内,必须有一个安全的步行空间,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园人流量密集的地区不宜有机动车的出行,校园人流量密集的地区一般属于大学校园里最重要的交往场所,是用来烘托校园文化,创造学术氛围的区域,不适合有机动车的出行显得有些混乱。

三、各高校所面临的问题

3.1上下课、就餐时间等高峰期人车混行

以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为例:停车场、出入口等节点缺失分流规范,整体缺失导示系统。合肥师范学院整体缺乏行人专用道,人车混淆。在学生上下课人流高峰期间内,车辆的出行率也是大幅增长,这导致同一道路上时刻会出现人车混行,拥堵的现象。行人极其的不安全。主要原因是车行与人行为区分明确,停车场出入口设置未避开人行高峰地。

3.2人车分流系统在各大高校并不完善

人车分流系统形式性不糊,没有体现该高校的校园文化。例:合肥学院没有导示系统,走在校园内,校园文化体现的不充足。合肥师范学院的导视系统比较普通,不能提现其校园文化内涵。

3.3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人车分流系统功能性不好,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合肥师范学院人车混行现象严重,车辆没有规范性的出现在校园,对师生的安全问题都存在威胁。合肥学院上下课高峰期经常造成人车拥堵现象。

四、人车分流的创新性

随着校园的车流量不断增加,在校园内部分时间段会出现人流量与车流量的高峰时期,从而造成拥堵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影响着校园生活的便利性,事实上,人流与车流之间最好的处理需要完全分隔,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因为校园建设不仅仅只有平面上的规划,也不是单纯的空间上的设计,是空间与平面的有机结合。

4.1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如今清华、复旦等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始在校内主干道设立交通标线实行明确的人车分流。其余的高校也各有不同的措施去应对这一现象。由于校园的不断扩招,各大高校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规范管理校园主干道是必须要实行的。

4.2结合了校园文化特点去深入进行调研,不仅局限于高校人车分流这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在人车分流的方面没有进行合理的优化,在人流量高峰期时,难免会遇到人车拥挤的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去优化研究这一状况。全面,整体的去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

五、优化方案

基于对高校校园文化和安全的人车分流优化提出几点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參考国内外设计,在规划校园人车分流系统时应加强人车分流的界限,明确人与车的道路。随着校园人数与车辆的增加,应使人车分流系统成为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所主要采用的交通模式。回顾早期的校园道路规划,由于对车行交通的考虑不够完善,从而造成了目前校园内人车混行,道路拥堵的安全隐患。探索当下高校校园人车分流及校园文化设计的现状和实际意义,得出以下结论。

5.1功能优化

在规划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教学楼功能要求,去进行相呼应的流线选型设计。从而实现人车分流系统和校园建筑真正意义上的便捷可达。

5.2步行优化

想要缓解行人在步行系统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减少步行流线对行人的限制,在步行系统流线中加强人性化设计,应着重加强对其便捷可达性设计。

5.3引导优化

引导性元素包括:路引标识、道路中的绿植、围栏等。通过这些建立一个空间布局清晰、组织良好的校园人分流环境,这样良好的引导性标识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校园之中建立空间环境的定位感和方向感。例如:通向艺术系大楼的元素为画笔、计科系为电脑、中文系为词典等。加强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结合当地文化,使导示牌具有辨识度。

5.4设计优化

车行道、人行道的道路设计为有关于校园文化的设计可以与校园主建筑楼风格相同,合肥学院的人行道路可以与图书馆门口的木桥风格统一,都为木质材料。护栏可以设计为空心材质,内嵌LED灯,夜晚发亮,增加校园特色。

5.5绿植优化

景观绿植用来引导人流动线,可以建立校徽图形的立体绿植。通向艺术楼的必经之路的绿植可以和导向牌相呼应,不容易迷路,别的地方也是一样。摆放一些运动的朝气十足的景观小品来区分人车航道。

5.6节点优化

在人车混行的节点处可以建立行人天桥。使在下课高峰期时学生可从天桥通过,并且对天桥进行设计融合校园文化,变成校园特色。在停车场出入口加强交通设计,遵循“行人优先”原则。

六、结论

将行人和机动车完全分离开,互不打扰,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人车分流中如何融合校园文化特色、凸显校园特色、地域特色,同时结合校园文化设计体现出道路的安全性及校园道路个性化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人与车的矛盾无可避免,人车分流模式对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模式在今生生活,必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燕.人车分流系统在大学校园中心区规划中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第11期

【2】陆贺云.浅析“人车分流”管理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6期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意识形态理论视角的大学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