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鹍
【摘 要】丰子恺的散文于平淡叙事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人生感悟,率直淳朴、恬淡自然,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处处闪现着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王西彦评价丰子恺散文展现的是一个“赤裸裸的自己”,真可谓文如其人。
【关键词】丰子恺;散文;散文风格
丰子恺是个追求生活的艺术的人,他把宗教看作是艺术的至高境界,把人生视为艺术的人生。在常人眼中一些极普通、平常的琐事,极平淡无奇的生活,丰子恺却从中品尝出无穷的乐趣与韵味,这恰能显示他宁静、超然的人生态度,如禅宗所言“平常心是道”,把“道”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显出高远境界,悟出人生真谛,感受无穷的生命乐趣,“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他把世俗的生活艺术化,禅意化,然后化于心中、融入笔端,形成了淡泊从容但又生动自然、别有情致的散文风格。他醉心于率直纯真的童心世界和田园般的生活中,他在《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中深情细致地描写了他一家在故乡石门湾恬淡悠然的生活情景。在那里他可以静听流莺鸣啭,细看花影慢移,饮春醪,赏明月,从而感受人生的真谛,体悟生命的乐趣。可谓“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这实际就是他理想生活的范本。在重庆的沙坪小屋,他亦每日读书作画,饮酒闲谈,时间全是自己的。“这是我性格的要求,这在我是认为幸福的。”写于1934年的《闲》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饱尝了尘世的辛苦的中年以上的人,‘闲是最可盼的乐事,假如盼得到,即使要他们终生高卧空山上,或者独坐幽草里,他们也极愿意。在有福的痴人,闲,也是最可盼的乐事。”在丰子恺心中,“赋闲”生活中的闲坐、闲行、闲看、闲想,使他能静观现实,体察万物,因而这期间他创作颇丰。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因为不教书、不讲演、不宴会,还被杭州的报纸取浑号为“三不先生”。生活中的他洒脱清高,不为名利所困;待人接物,颇具名士之风。丰子恺最大限度地秉持了自性,所以他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世间从容自若、安然度余生。
他为人处世淡泊、随缘,因而心态悠然平和,使得其散文亦体现出一种无拘无束、自然淳朴之风,笔下文字有着平淡如水的自然和随意。
极具禅者之风的丰子恺能最大限度地秉持自性,随缘自适、从容自若的人生态度使他常在世网的羁缚与纠结中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主观的觉悟上加以转化,达观辨证地看待世事苦乐,其淡然空明的品性自然而然在笔下流露出来。1939年,丰子恺携全家逃难桐庐汤庄。在炮火的追击中,他竟然能从流离失所之世间苦中解脱,品味到“负喧之乐”:“‘逃难把重门深院通通打开,使深居简出的人统统出门。这好比一个盛大的展览会平日不易见到的杰作,这时候都有出品。……我在桐庐避难,而常得亲马先生(马一浮)便是一例。”时值隆冬,风和日暖之日,丰子恺与马一浮二人坐在篱门口竹林边,吸烟,品茶,负喧闲谈:“园而矮的紫砂茶壶,搁在方形的铜碳炉上,壶里的普洱茶常常在滚。茶壶旁边有一筒香烟,是请客的;马先生自己捧着水烟筒,和我们谈天……弥高弥坚,忽前忽后,而亦庄亦谐的谈论,就在水烟换香烟,香烟换水烟之间源源地吐出来”,使得丰子恺“心常被引入高远之境”,竟然生出“希望春永不再来,使我常得负喧之乐”的感叹来。《山中避雨》写丰子恺带了两个女儿到西湖畔的山中游玩,忽然遇雨,只得在三家村的小茶店里喝茶避雨。“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潆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丰子恺有着超然物外的淡定心态,自然能够随缘自适、自得其乐,常人眼中的荒山苦雨在他眼中笔下却是清新美丽、诗情画意;女孩子却怨天尤人,苦闷万状。于是,丰子恺向茶博士借来胡琴,拉曲解闷,在苦雨荒山中上演了风声、雨声、乐声相交融的和谐温馨的一幕:“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文中舒缓有致的娓娓叙述,自然平直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副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画中又蕴含着淡泊随缘的禅意:“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深厚佛学修养、超然物外的心态给了他超越世俗迷见的慧眼,使他对世事有更明彻的洞察和领悟。体现在创作中,他的散文借描景状物、记人叙事抒发人生感悟,文笔舒展自如,语言质朴自然,却韵味无穷,处处闪现着他对人生的宗教性体验。
率直真实也是丰子恺为人和做文的一贯风格。他把自己的一本散文集子题名为《率真集》,并在序中道:“此等文字,虽无足观,但皆出于率真。”因此,他的散文毫无顾忌地把所悲所感所思都坦然地披露,内容真实到可以把其作品当作自传。《读<缘缘堂随笔>读后感》中他毫不矫饰地坦言自己生活中不得已而为的无奈应酬,毫不留情地剖析自我的虚伪和流俗:“讲演我是最怕的……我很想像小孩子一样,干脆的说一声‘我不高兴,或者骂他们儿句,然后拂袖而起,一缕烟逃走了……,但在这时候,心中的两国,猛烈地交战起来。不知怎地,结果却是侵略国战胜了抗战国。我不得不在校长教务主任的‘请请声中,摇摇摆摆地神气活现地踱到讲台去演那叫做‘讲演的滑稽剧。上台后但又不知怎地,我居然打起了南方官腔……其实,我觉得很是不幸,我恨杀那校长先生!”生动形象而且略带夸张的语言将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毫无伪饰的真心直言将世俗流弊剖析得入木三分。散文中,丰子恺丝毫不矫饰、虚掩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率真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胡桃云片》中写到“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遍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嘴上说抗日救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他的心,坦荡荡,几乎没有私密的角落,他的笔,直落落,将情感、爱恨、所思所想都毫无伪饰地袒露在读者面前。丰子恺在《湖畔夜饮》中赞叹身为数学家苏步青的诗“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真朴茂,可爱得很”,其实这正是他自己作画为文所追求的境界。因为无需矫情造作,能够自然畅快地抒发内心情感,笔随心动,心到意到,丰子恺的散文呈现出质朴率直的魅力,远远超越那些尽在言辞修饰上斟酌着力的作家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言“真率简劲的美,为金碧辉煌的作品所不能见。”而这种率直真实地书写风格,源于丰子恺生活中拥有一种无所执执着、空明超然的心境。
平淡的文字、率直的语言下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人生感悟,丰子恺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清新雋永而别有韵致的。谭桂林教授的评价非常贴切:“丰子恺用宗教式的心态、眼光与思维方式去观察体认环绕自我的日常生活与时间之流,不仅使《缘缘堂随笔》为现代散文创作提供一种十分独特别致的风韵与情调,即便对于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思维的改造与重铸,其启示也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丰子恺随笔精编》,丰子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 《丰子恺自叙》,丰子恺,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