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语言暴力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2019-01-30 02:25林颖霞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青少年

林颖霞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发展时期,青少年在预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社会化主体的语言暴力。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提出运用社会工作视角介入青少年语言暴力问题的优势;以优势视角理论和增能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分阶段介入青少年小倩的案例当中,试图寻找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遭遇的语言暴力问题更多的措施,培养青少年的抗逆力,使其达到身心的健康状态,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个案工作;青少年;语言暴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的形成以及角色技能的学习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形成。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在预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对其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青少年在预期社会化过程中,他们所学习的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受到来自身边各方的经意或不经意的语言暴力,抗逆力比较弱的青少年甚至容易一蹶不振,在角色认同、同辈关系的建立、身心健康、职业规划、爱情婚姻等方面都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若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处理语言暴力对自身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越轨行为,因此,帮助青少年走出语言暴力的困境对于青少年顺利完成社会化任务,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个案背景

小倩,22岁,中专学历,曾经是个护士,来自一个普通农村。为工作了需要,全家搬家到城区租房。她以前是一个开朗的女生,自从2016夏天参加成人高考之后,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小倩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女孩,心中有一个大学梦。为了实现读大学的梦想,她报名参加三次成人高考,第一次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压力不是很大,但考得不是很理想,所以放弃报志愿;第二次全力以赴,自己一个人默默在奋斗,但因为她的胆怯与不自信,不敢报好的大学,所以很遗憾与理想的大学擦肩而过。第三次报了名却弃考了。在第二次考试,本来以为会考得不错,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由于考虑家庭的经济,家人的不支持,她不得不向亲戚借钱读书。她报了一个四线城市的专科院校,而且被调剂去了她自己认为不好的专业。她没能读上自己喜欢的助产专业,家人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男朋友对她的专业也不满意,说了很多伤害她自尊的话,之后两人因为无法很好沟通而分手。

小倩在入学之后,在军训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而晕倒,随后便休学在家休养,期间家人和男朋友都对其使用语言暴力,最后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呆在家中。她每天自怨自艾,喜欢在微博和朋友圈发表很多关于自己的不幸经历。小倩本人认为,如果当初家人能够给自己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抨击;男朋友能够给自己多一点建议,少一点打击,她的人生或许会不一样,她还是无法从语言暴力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社会的变迁,20世纪下半期特别是20世纪后期以来,社会上的各种大型集体和社会组织也发生了重大的和持续性的消解和重组,当代人面对的“个体化的社会”也在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前关于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少年儿童领域,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在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英科尔斯的推动下,关于社会化的研究范围不断地扩大,“社会化”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国内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比较丰富,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研究成为众多领域都普遍关注的热门问题,很多学者都倾向于研究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原因、以及对策。据统计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的著作超过60篇,基本都是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我国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已经处于相当成熟的状态,很多学者都不约而同从社会化的主体去分析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1]

(二)关于语言暴力的研究

我国关于对语言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通过蔑视性的语言、讽刺性的语言以及挖苦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抨击,学者张晓娜指出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原因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专业水平低、缺乏职业道德、职业压力过大等,并提出从预防与化解的策略出发,通过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善教师生存状态、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师生平等对话课堂五个方面改变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的现状。[2]

关于语言暴力的研究,我国在传媒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的论据,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田娟,宋元林,李贺指出语言暴力有谣言散播、谩骂和攻击性语言、恶意滥用人肉搜索、过激性网络恶搞等主要表现形式,[3]李岩创造性地从话语权力的角度对青少年群体所发生的网络暴力的心理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暴者在具有话语权的前提下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观点。[4]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语言暴力现象的优势

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强烈价值伦理的学科,秉持着“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实践中运用助人的技巧和优势,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一)尊重案主,以案主的利益为中心

尊重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强调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青少年处于由儿童转向成人的阶段,心理还不够成熟,在面对语言暴力施暴者,自尊、自信水平可能会下降,自我效能感变低,而社会工作者能够无条件地关怀受害者,给予足够的尊重。

(二)保证案主自决

案主自决是指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与需求,案主有澄清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潜能,社会工作者在介入青少年语言暴力问题时,能够尊重案主的决定与选择,而不是代替案主做决定,社會工作者相信案主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三)助人自助与增强权能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遭受来自各种社会化主体的语言暴力,社会工作者将运用“助人自助”介入,能够增强案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最终使其从根本上摆脱语言暴力。受暴者通常是拥有有限的资源,权能的缺乏使他们形成无助感、无力感,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语言暴力问题,能够使案主摆脱无力感,甚至在社会政策领域加强和维护案主的利益。

四、理论基础

(一)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形成于20C80S的美国,区别于“问题视角”,它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其代表人物塞勒伯主张的“优势”、“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是主要的理念。它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5]。

(二)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产生于19世纪,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基本假设如下: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使得个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权能,但这些障碍是可以改变;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却表现出缺少权能;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6]。

五、介入过程

(一)接案

案主小倩一开始是拒绝接受社工服务的,后来她经过思考以及朋友的劝说,主动找到社工。社工与小倩在接案的简单会谈记录如下:

会谈目标:

第一:与小倩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帮助小倩进入受助者角色

第二:对小倩的问题、需求与资源进行评估

第三:制定有利于小倩摆脱语言暴力影响的服务方案

会谈内容:

第一:社工澄清身份,介绍自己,说明保密原则,并帮助小倩進入受助者角色

第二:与小倩一起界定问题,并寻找小倩所拥有的优势资源

第三:在界定问题、需求与评估资源后,与小倩一起制定服务方案

(二)预估

这个阶段是收集与小倩相关的详细资料与信息,认定小倩陷入当下困境的原因是身边的人对她使用语言暴力以及她自身的非理性认知。在这个阶段,社工与小倩共同找出有利于小倩成长的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关注优势。社工还需要收集小倩的个人资料、环境资料等,了解小倩的家庭状况。

问题评估如下:

家人的反对:家人非常反对她所读的专业,因此与家人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男朋友的贬损:小倩的男朋友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一方面认为她考上的专业无用,另一方面认为她学习能力有限。

自身的原因:小倩本身性格比较固执,她认为家人和必须对她支持,即使经济不支持,也应该在精神上支持她。

需求评估如下:

家人的支持:小倩希望即使父母不为自己提供学费,也可以说一些让自己奋发向上的话,鼓励自己去读大学。

男朋友的尊重:小倩希望可以和男朋友一起规划人生,一起为未来而奋斗。

生涯规划的需要:小倩希望自己能继续在助产方向发展下去,做好相对应的职业规划。

朋辈群体关爱的需要:小倩现在极少出门,避免见朋友,其实内心还是很想与伙伴亲近,期待爱与归属。

追求理想的需要:小倩心中仍然有一个大学梦,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专业。

(三)计划

小倩正经历着语言暴力的伤害,社工在与小倩共同探讨后,商量出帮助小倩顺利走出语言暴力的困境,完成社会化的任务的目标如下:实现角色认同、建立良好的同辈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落实职业规划以及树立健康的爱情婚恋观,增强抵御危机的能力与抗逆力,预防因语言暴力的影响而导致的越轨行为,实现自我认同。服务方案如下:

方案目标:

①学习角色扮演:小倩正处于青少期,需要学习未来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引导小倩学习扮演未来作为配偶、母亲等角色。

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小倩建立亲社会联结,增进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亲子关系。

③处理情绪问题:疏导小倩的情绪问题,减少因语言暴力导致的抑郁症状,增强应付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④职业规划方面:与居委等一起工作,与小倩共同探讨与制定职业规划,为小倩提供相关的就业信心。

⑤爱情婚恋观方面:引导小倩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减少她对于感情的非理性认知。

方案实施策略:

①通过会谈,疏导小倩因语言暴力导致的情绪问题

②充分利用小倩的优势资源,构建帮助小倩摆脱语言暴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③通过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让小倩不断成长

(四)介入

社工通过六次的会谈介入到小倩的问题,具体的会谈内容如下:

第一次会谈:

小倩在会谈过程中总是提及前男友在自己遭遇困境的时候不仅不会安慰自己,而且还攻击自己,认为她这种学习能力根本没办法与其他同学相提并论,这让原本自信的她开始怀疑自己,并认为男朋友必须安慰自己,因为她觉得自己之前安慰男友在考研调剂的失落心情,觉得对方也应该安慰目前的自己。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社工在会谈的时候,跟小倩一起找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他个人情绪的产生是自己对男友的绝对化的要求。她认为自己目前的情况很糟糕,自己对于改变现状显得很无力。经过会谈,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在日后的生活中作出改变。

第二次会谈:

小倩自从退学之后,到目前为止一直呆在家里,不愿意跟同伴见面,很多朋友,甚至教过她的老师约她都是拒绝的,她感觉自己的状态不适合见人;小倩觉得父亲没有好好支持她读书,甚至说了很多让她感觉到受伤的话,内心对于父亲还带有悔恨。社工很理解小倩的情况,赞扬小倩曾经是个开朗的女生,她是有潜力帮助自己走出语言暴力的困境的,并鼓励她尝试走出来,在空闲时间约约小伙伴,理解父亲在特定情况下的无心之话。

第三次会谈:

经过与小倩的两次会谈,社工发现在该次会谈中,她出现了倒退的情况,她一直觉得前男友没有做好男朋友的角色。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想往事,想到自己未来无法在助产方向发展下去,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分手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社工首先是赞扬她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帮助小倩认识自己,从过去做护士的经历中,赞美她是一个乐观与负责任的人。希望小倩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忘记前男友对自己的攻击,重新开始新生活。

第四次会谈:

社工留意到,小倩一直耿耿于怀,放不下与前男友的这段感情。在与小倩进行该次会谈之前,社工尝试找到小倩的前男友了解过情况,发现他们的感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这次会谈,社工专注地倾听小倩的故事,帮助她放下对前男友的仇恨,鼓勵她去认识更多有趣的灵魂,不要再把精力放在过去的事情上。

第五次会谈:

在会谈前,社工就了解到小倩所在的社区居委会那边很关注小倩的情况,而居委能够提供职业培训课程。在这次会谈中,小倩表示自己有点后悔退学了,如果当初男朋友是鼓励自己,而不是用恶毒的语言攻击自己,自己就可以继续深造读研究生之类的。在了解了她的动机以后,社工帮助联系到了一些可以提升学历的教育机构。

第六次会谈:

1.询问小倩近期的情绪,并让她填写情绪变化记录表

2.填写服务满意度评估表

3.处理与小倩的离别情绪问题

(五)评估

这个阶段是检验介入成果与介入目标的匹配程度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运用基线测量的技巧,对整个介入过程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基线测量坐标图,可以清晰看到小倩情绪低落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说明了社工介入具有明显的效果。

六、反思

(一)专注的倾听很重要

社工应该做到专注地倾听,让案主感觉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是被重视的,这样有利于个案辅导的顺利开展。

(二)相信案主的潜能

案主自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社工在进行个案辅导的过程中要多观察,相信案主是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要尊重案主的决定,不能代替案主作出选择。

(三)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是个案辅导顺利开展的基础与前提

案主只有信任社工,个案辅导才能够顺利开展。而如何去建立信任关系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与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风笑天.青少年社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述评[J].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2]张晓娜. 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校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3]田娟,宋元林,李贺刚.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2).

[4]李岩.网络话语的暴力效果--以福柯话语理论解读网络暴力的生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05).

[5]文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