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志
【摘 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发展趋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本文联系实际,就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旨在加快全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影响因素;促增对策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宏伟蓝图中,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对于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资金、土地、消费观念、科技水平等均会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1.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1.1政策因素
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资源均衡分配,同时有效消除地区自然条件、环境、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广大农村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国家实施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的决定因素,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是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如国家实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动植物重大疫情防控、退耕还林还草、农机购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产品最低保护价等政策,以及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战略,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与增长速度,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如楚雄州大姚县自2007年至2014年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2010年至2019年实施的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等,这些政策及项目的落实,优化了农业产业化结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生产水平,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产品供给和商品化率,农业持续增产丰收,确证了全县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在促进大姚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助推贫困户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全县农业经济增速达6.5%【1】。
1.2资金因素
农业生产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保障,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必須在生产前期投入资金,一年的收入才有保证。目前,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经济收入有限,因而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各级政府投入的支持农业生产经费也相对有限,银行部门对农民的贷款支持也不够,农村地区还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部分农村地区因资金问题无法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发展,也制约农业经济增长速度【2】。
1.3土地因素
我国14亿多人口,全国18亿亩耕地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人均耕地面积少,特别是近年来耕地地力下降严重,农药、化肥投入成本加大,土地产出率降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加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持续干旱、极端天气气候频发,也使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大打折扣。大多数耕地等级低,特别是有水利保障的优质耕地资源稀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产出水平,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1.4社会消费及价格因素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相比较城镇而言,由于农村增收乏力,收入有限,大部分农村群众还保持着相对落后、传统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在边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传统种植业带了的有限收入,导致消费力低。在此环境下,农民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传统农产品价格偏低,交通路途遥远、信息不畅等也造成优质买不到优价,市场需求变化造成农产品滞销、丰年欠收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实际经济收入,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农产品市场惨淡,比较效益低,转战其他行业谋求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农业经济得不到长远稳定发展。
1.5环境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地势崎岖、土壤贫瘠,再加上气候干旱,因而传统农业生产效益普遍较低,再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更是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使农民群众承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村科学技术普及难度增加,农村基本是留守的老人、妇女、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作物品种,品质差产量低,增加效益低,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异常缓慢。
2.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策略分析
2.1加大资金投入,规范资金管理
农业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资本做基础。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乏等问题,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活动能顺利开展。另外,对于各级财政资金补助的项目,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通过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等方法对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资金用于示范区农用物资补贴、开展技术培训等,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3】。
2.2加强政策引导,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结合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可通过一定的税收优惠、科技人员结对、发展农业贷款等政策倾斜支持,激励、鼓励、引导农业担保、银行等组织进入农村,拓宽农民融资渠道,为农民发展特色种植、种养加结合、联户养殖、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生产模式提供贷款支持,逐步改变农村增收致富渠道单一的实际,推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3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高产高效农业
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增长速度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等各项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要想最大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种植历史、以往特色产品等优势,创建最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最能适应当地生产的特色产业项目,并通过各级农技人员大办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在区域内大范围推广,最终推动当地农业朝着规模化、集成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如大姚县,地处滇中高原,位于金沙江边沿,年平均气温15.6℃,全县年平均降水796.3毫米,地形主要为高寒山区、山区和丘陵平坝区,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大姚县大力发展蚕桑8.5万亩,通过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示范样板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蚕农管桑养蚕水平,亩桑效益达6500元,比传统的水稻、玉米种植亩增效益3500元以上。并引进缫丝厂+丝绸厂,延长蚕桑产业链,发展成为亿元产业,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目标【4】。
2.4科学化种植,促进产业提升
现代化背景下,农产品种植、农业生产也需依靠技术而行。应在农业种植区域内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确保粮食生产绿色高产高效。具体如,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料,而该在农作物哪个生长阶段施肥、该施多大量的肥则需进行重点推广。为提升施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大力推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高效、经济、环保、增产”的施肥理念,大力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增施有机肥。除此之外,还可在种植过程中推广使用绿色种植技术,探索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有机结合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提高病虫害植保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提升。
2.5加强人才培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长远、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党中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有效推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积极鼓励、引导更多的有志之仕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农业部门需加大对农民群众科技培训,有效提升其种植技术水平,确保农业增收。此外,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青壮年人才流失等现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美丽农村的山水渔田湖等自然流转经营,逐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以及毕业大学生返乡、回乡创业,农村需要留住人才,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6大力普及机械化,助力农村增收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化,加大对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创新传统种植方式,有效提升耕作效率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如大姚县,从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以来,农业机械保有率、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大力推广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耕整机等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普遍运用,有效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劳动效率。另外,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省工、省药、省成本、防效好,被大姚县农民群众所接受。全国已有多个省市把购买无人机也纳入农机购机补贴范围,极大的促进了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农业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的发展受政策、资金,土地、消费、科技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门应立足这一农业经济发展特征,积极寻找有效对策,最大程度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确保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彭肖肖,陈冬冬.基于生产投入角度的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162+243.
[2]张艳芳,王洁琼.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279.
[3]李隆伟. 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Tropical Crops).做强做优热带高效农业 服务热区乡村振兴——2018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热带作物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Tropical Crops):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8:8.
[4]周延文.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