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纹夜蛾增殖DCPV防治应用研究初报

2019-01-30 02:23冼世庆王祥刘付月清林思诚柯沛强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10期

冼世庆 王祥 刘付月清 林思诚 柯沛强

摘 要 研究了替代寄主银纹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107 PIB·g-1,每667 m2用量为0.5 g时,防治效果较好,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74.98%,为林间大规模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银纹夜蛾;DCPV;替代寄主;林间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01

应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DCPV)防控马尾松毛虫,效果好且持效,一次防治可控制五六年不成灾[1],然而,DCPV生产主要是利用天然寄主马尾松毛虫林间或围栏进行复制,受到季节性及虫源的限制,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2]。目前,一些学者对几种可作为增殖DCPV的优良替代寄主,如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等进行了研究[3-5]。对于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增殖DCPV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利用银纹夜蛾增殖的Aa-DCPV进行了小规模的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拟为林间大规模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依据[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病毒及替代寄主

供试病毒:含量为3×109 PIB·g-1的DCPV 50%甘油悬浮剂,由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间采集,经室内分离提纯获得,在-40 ℃低温冰箱中保存;供试接种病毒的替代寄主:人工繁殖的第4代3~4龄银纹夜蛾幼虫,母代虫源采自茂名市高州市长坡镇树良塘村菜地。

1.1.2 Aa-DCPV

在室内温度22 ℃的条件下,用DCPV接种3~4龄银纹夜蛾幼虫进行增殖,将分离提纯的病毒(Aa-DCPV)在-40 ℃低温冰箱中保存。

1.2 方法

1.2.1 林间防治试验地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高脂马尾松繁育基地,海拔150~200 m,马尾松纯林,树龄10~20年,树高3~5 m,郁闭度0.6~0.8,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平均为(90±5)头/株。

1.2.2 Aa-DCPV配比、喷药量及喷施时间

设置6个喷施马尾松林处理,分别为Aa-DCPV溶液的1×103 PIB·g-1、1×104 PIB·g-1、1×105 PIB·g-1、1×106 PIB·g-1、

1×107 PIB·g-1 5个浓度和1个清水,每667 m2喷施量为

0.5 g。于2018年第一代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期,在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高脂马尾松繁育基地的马尾松试验松林设18个标准样地(即3个重复),每个标准样地面积3 333 m2,两相邻样地间隔10~15 m。

1.2.3 效果调查

幼虫数量的调查是采用调查树冠最底层枝条幼虫数量,推算全株虫口密度。按五点取样法,在每个标准样地选取马尾松5株,逐株调查处理前的活虫数和处理后

3 d、10 d、20 d的活虫数,计算感染率和校正感染率。计算公式如下: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的Aa-DCPV对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均能产生一定的防治效果,详见表1。各处理标准样地虫口20 d后平均减退率为33.93%±4.99%、38.71%±3.20%、45.72%±3.40%、60.71%±1.68%和76.61%±3.40%、清水處理标准样地20 d后的平均减退率为6.51%±2.25%。

表2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的校正感染率随着Aa-DCPV的浓度增大而升高,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回归分析的方程为Y=0.114X+0.132。Aa-DCPV浓度为1×103 PIB·g-1、1×104 PIB·g-1和1×105 PIB·g-1时,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感染率都在50%以下,且相邻浓度下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感染率差异不显著;Aa-DCPV浓度为1×106 PIB·g-1与1×107 PIB·g-1时,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感染率都在50%以上,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3 讨论

赵正萍等[2]2018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天然宿主增殖的DCPV的接种浓度为1×106 PIB·g-1时,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死率为90.65%。本试验结果显示,当Aa-DCPV的接种浓度为1×106 PIB·g-1和1×107 PIB·g-1时,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感染率为57.97%和74.98%,与赵正萍等研究的致死率有显著差异。但是,这并不否定Aa-D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为感染上病毒的马尾松毛虫即使完成了世代发育,下一代体内也已经自身携带病毒,最终也是不能完成生长发育。

在实际生产应用时,Aa-DCPV的使用浓度选择1×107 PIB·g-1、每667 m2使用剂量选择0.5 g,在马尾松毛虫幼龄发生期施用,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另外,目前野外增殖DCPV尚未有较成熟的技术,银纹夜蛾作为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点:人工饲料的成功研制可以实现银纹夜蛾的大规模繁殖,饲养周期短,成本不高,不受季节、虫源等限制,可为生产Aa-DCPV提供稳定的寄主,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清浪,吴若光,曾陈湘.应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的研究[J].病毒学杂志,1986,1(4):65-72.

[2] 赵正萍,颜学武,邬颖,等.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应用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8,55(6):1088-1095.

[3] 肖宇宙,孙修炼,汤显春,等.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J].应用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1):84-90.

[4] 陈昌洁,王志贤.利用棉铃虫为宿主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J].林业科学研究,1990,3(3):263-265,303.

[5] 周小毛,戴冠群.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寄主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114-121.

[6] 李乔,方俊,张开福,等.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复合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3(1):91-9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