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北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肝脏受损时大脑发出信号紧急促进肝脏再生的机制。这一成果将有助临床更合理地进行肝脏手术以及减少并发症。
先前研究发现,肝脏部分切除或肝脏重度受损时,剩下的肝脏细胞就会迅速增殖,之后再持续缓慢再生,但是这种再生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尚不清楚。
日本东北大学最新研究显示,肝脏受损时大脑迷走神经会传递信号刺激肝脏内的免疫细胞,形成由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和实质细胞参与的复杂机制,促进肝脏迅速再生。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使实验鼠大脑迷走神经无法发出信号,被切除部分肝脏的实验鼠存活率就会降低,如果再次使得迷走神经发出信号,就能大大提高实验鼠的存活率。
研究小组认为,这是肝脏受损时维持生命的重要机制,如果能够人为控制这一肝脏再生机制,有望找到针对严重肝脏损伤的新疗法以及肝癌的根治疗法。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
日前,美国一项仍在进行的大型研究初步数据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玩电子游戏的儿童,脑部“纹路”出现了变化。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初步研究数据显示,每天用这类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10岁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面的皮质,负责处理感官信息。据报道,执行这项研究的医生道林称:“我们不知道这是否跟(盯着手机的)屏幕时间相关,也不确定这是否是件坏事。”研究报告还显示,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据悉,NIH研究扫描了4500名儿童的大脑,其最终目的是找出屏幕时间是否具有成瘾性,但研究人员称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了解长期后果。然而,美国小儿科学会(AAP)最新版“屏幕时间指引”作者克里斯塔·基思表示:“像我这样的调查人员担心的是,在许多方面,我们有点像在对下一代儿童进行一种非人为且无对照组的实验。”
据悉,研究初步资料将于2019年初开始公布。美国小儿科学会目前建议家长,除了视频聊天,避免让18~24个月以下的儿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胡勤刚教授团队新近研究发现,通过荧光来标注癌组织侵袭部位进行追踪和定位,能使切除范围更精准、可靠。这项题为《口腔癌診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近日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研究人员介绍,在口腔医学界,过去很长时间都认为,口腔癌是否彻底切除的标准是通过手术中局部冰冻快速活检确定是否有肿瘤细胞残留。然而,通过多年研究,该团队发现这一标准尚不完善,因为局部检测太局限,并不能证明整个口腔手术区域都不存在癌细胞残留。该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通过荧光来标注癌组织侵袭部位进行追踪和定位,可使切除范围更精准、可靠。胡勤刚表示,研究证明,病理学上的安全切除范围必须在肿瘤前沿外扩5毫米以上,才算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另外,该团队还研究发现,口腔黏膜组织有不典型增生也是明显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依靠这些临床发现,该研究团队近10年使口腔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从60%提高到66%,给口腔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也为口腔癌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