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周滟团队在一项猜牌任务脑功能研究中发现,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大脑对奖励的敏感性增高,而对惩罚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他们为了获得即时奖励而忽视长期的严重负面结果。周滟就相关成果在2018年北美放射年会作大会发言。
周滟打了个比方,在人类大脑里存在着一个随时随地想要犒赏自己的“小人儿”,他最喜欢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人体兴奋和欢愉的情绪源泉,其分泌遵循一套精密设计的原则,这套原则起着正向诱导作用,促使人们去学习、进步、适应环境,被称为强化学习及大脑奖赏机制。然而,当勤奋的“小人儿”不再愿意忍受由正常途径产生多巴胺时,会通过作弊的方式绕过原本精密设计好的强化学习这条路径,通过自我刺激的方式,比如嗑药、酗酒、赌博、打游戏等,产生多巴胺。这时,大脑就“成瘾”了。
研究发现,在正常的游戏玩家的大脑中,以前额叶皮层为核心的认知控制回路可以制止成瘾行为的形成。但是一旦控制回路的结构或功能受到损伤,成瘾就变得轻而易举。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额叶-纹状体子环路存在静息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异常,从神经影像层面揭示了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研究团队进一步解释了男孩更容易发生网瘾的神经机制,男孩左侧额上回眶部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其行为冲动性增加,行为抑制能力较差。
该研究团队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团队,对一组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进行了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治疗为期12周,每次90~120分钟,涉及主题包括辨识并控制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健康沟通的原则、处理通过互联网获取内容的技巧等。治疗后,孩子们的网络游戏成瘾严重程度降低,一些关键成瘾相关脑区(壳核、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发生了功能上的改变。
近日,每日科学网报道,澳洲、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正常新生儿高44%!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约翰·麦格拉斯教授团队主导,该团队通过分析1981-2000年期间从丹麦新生儿采集的血液样本中的维生素D浓度发现,体内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成年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正常新生儿高44%。另外,研究还發现,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占丹麦精神分裂症病例的8%左右。
麦格拉斯教授认为,发育中胎儿的维生素D水平完全依赖母体内的储存。他提醒,孕妇应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来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事实上,除了精神分裂症,维生素D缺乏还与其他精神疾病有关。在麦格拉斯教授领导的另一项2016年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产前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患孤独症的风险增加之间也存在联系。同时,研究人员补充,维生素D缺乏并不仅是缺少光照导致。由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防晒行为等原因,即使是在阳光充裕的澳大利亚,一些孕妇仍会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这些人群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尤为必要。
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开展对孕妇进行维生素D补充剂的随机临床试验,以检查维生素D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以及它是否有助于降低以上精神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