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凤 王阿蕾 龚晓玲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头皮血肿是出血在头皮下的聚集[1],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临床中新生儿头皮血肿多为产伤所致,婴幼儿头皮血肿由于儿童天生好动,多为外伤所致。对于出血量小的血肿大多能自行吸收保守治疗成功,但大的头皮血肿由于吸收慢或因为凝血机制差有继续缓慢出血者,若不及时穿刺引流,时间长易机化成骨影响美观甚至继发感染可能引起秃发,甚至形成脓肿[2-3]。我科自2013年3月—2018年3月共收治儿童头皮血肿86例,分别用传统方式注射器穿刺抽吸引流加压包扎和静脉留置针穿刺并保留负压引流器引流两种方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头皮血肿需穿刺引流患儿86例,其中新生儿头皮血肿72例,婴儿头皮血肿9例,较大儿童5例。帽状腱膜下血肿35例,骨膜下血肿51例,头颅CT提示均无颅内损伤。临床表现为头顶、额、颞部血肿,面积5cm×6cm~7cm×9cm,隆起高度不低于3cm,局部有压痛,张力较高,波动感明显。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帽状腱膜下血肿16例,骨膜下血肿24例)和观察组46例(帽状腱膜下血肿19例,骨膜下血肿27例),两组患儿的病情和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注射器穿刺抽吸:术前常规备皮,患儿镇静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局部穿刺抽吸,抽吸量10~50ml不等。穿刺时术者持20ml注射器,选择波动感最明显处斜向进针进入血肿腔内,缓慢抽吸,边抽可适当挤压远处血肿,直至抽尽为止,术毕以无菌敷料覆盖加压包扎,48~72h后打开外包扎,如出血明显复发则同法二次穿刺抽吸。观察组留置针负压引流:局部剃发,选择血肿最低点,避开头皮血管,严格无菌条件下,选用BD公司18号静脉留置针按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穿刺血肿,进针后见暗红色血性液体回流,拔出留置针针芯同时再进针少许,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去除留置针上肝素帽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为防止脱落,选用女性弹力透明丝袜脚部一段罩住头部,起到加固作用。每天更换负压引流器,记录引流量,据局部情况决定拔除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治愈率、再次抽吸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头皮血肿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一次性穿刺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再次穿刺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且住院费用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头皮血肿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头皮血肿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皮下血肿由于纤维隔限制,血肿体积小,常无需特别处理;帽状腱膜下血肿将骨膜和帽状腱膜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剥离,血肿可以跨越骨缝,易扩散,可以形成巨大血肿,严重时甚至造成失血性休克[4];骨膜下血肿最常见于新生儿,与分娩有关,血肿扩张范围受骨缝限制,偶见血肿骨化[5-6]。头皮血肿临床诊断可根据局部B超确诊,在头颅CT或MRI排除确无颅内病变的情况下可穿刺引流。
静脉留置针穿刺负压引流和注射器穿刺抽吸两种方式治疗头皮血肿之前均有报道,各有优劣,众说纷纭。自2013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为探求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我科作此研究,结果见表1和表2。静脉留置针负压引流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相当于给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而且还没有穿刺失败的风险,无需助手配合。(2)创伤性小。运用BD公司18号普通留置针穿刺,局部针眼较20ml注射器创伤小,拔除后按压不出血即可。外接负压引流器引流能够保证通畅引流。(3)观察方便,可随时掌握引流停止时间。留置针用3M透明敷贴固定,局部血肿消退情况清晰可见,如果淤血较多继续引流,避免二次穿刺给患儿及家属带来负担。对照组再次穿刺27例,观察组再次穿刺仅3例。(4)固定美观牢固,患儿容易接受。本试验在患儿头部套用了女性弹力丝袜脚部一段起加固作用,与传统的头套比较柔软舒适透明度高,美观牢固透气性好患儿容易接受。(5)静脉留置针穿刺负压引流一次性治愈率高,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方满意度[7]。
综上所述,在治疗儿童头皮血肿这两种有创方式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负压引流优于注射器穿刺抽吸,值得临床推广。